本报济宁7月5日讯(记者孟杰通讯员韩玉元)接庄街道率先行动、积极作为,引导群众综合利用秸秆,转变观念由“不让烧”到“不想烧”。三夏期间,接庄街道辖区内不见一处失火点。
去年接庄街道推广了秸秆能源利用技术,秸秆粉碎压块、秸秆生物发电等,总结经验后,今年逐步推广和普及了其他多种渠道的秸秆综合利用形式。
推进秸秆机收粉碎还田,将秸秆机收粉碎还田、培肥地力是综合利用的主要渠道,也是当前最有效、最快捷的方式;加大秸秆还田机械的推广力度,在充分挖掘街道现有机械潜力的同时,引进外地大型机械来街道跨区作业,按照“低茬收割、深耕灭茬”的要求,做到成熟一块、收获一块,还田一块。
加快推广秸秆青贮氨化,搞好秸秆青贮氨化,鼓励养殖小区、养殖大户进行秸秆青贮氨化,变“禁烧”为青贮,实现秸秆“过腹还田”的生态转化。
在现有的综合利用秸秆渠道上,街道广泛开辟秸秆利用新渠道,推广秸秆制菌、秸秆制肥、秸秆加工工艺品等利用新技术,想方设法增加群众禁烧收入,提高群众利用秸秆的积极性,引导群众“不想烧”。
新闻推荐
500家行业大咖共谋智能制造 济宁市大数据产业园落户高新区,将建省级示范园
时尚味十足的高新区展馆。本报通讯员李岩松摄机器人亮相博览会。本报通讯员李岩松摄本报济宁7月5日讯6月30日,“2016年中国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高峰论坛”在济宁高...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