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济宁市委宣传部
市文化和旅游局
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
市文化馆承办
本报记者 刘帝恩 通讯员 李富荣
摄影是感性与理性结合的产物,包含了技术和艺术两个层面。很多摄影爱好者问,为什么拥有了成熟的技术和高端器材,在同样的场景和光线条件下,拍出的照片和高手还是有着明显差距?又或者拍到非常近似的照片,经过专家的后期处理,画面呈现出高级感,而一般人的照片或光色显得十分平淡?
近日,济宁广播电视台主任编辑、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李茁作客《文化济宁·百姓讲堂》,为我们分享了他的经验心得。
摄影与绘画通过色彩和光影记录世界
不论是艺术摄影还是纪实摄影,都有着非常强烈的平面艺术的特征,也不难看出,摄影艺术从诞生之日起,也在不断变革、学习与发展。
作为平面艺术的摄影和绘画,摄影需要向绘画这门古老艺术学习些什么呢?绘画艺术历史悠久,有着非常丰富的表现形式,流传下来大量的优秀作品,对于摄影这门年轻的艺术来说,非常值得去学习借鉴,从中汲取营养,从而为摄影人所用。
绘画与摄影有许多相通的地方,两者在构图上有共同之处,都是通过色彩和光影来记录客观世界的。但是在大部分情况下,绘画是画家用手中的画笔来描绘世界,而摄影则是以光线来绘画。摄影家利用手中的照相机来设计、捕捉光影和色彩,并利用后期技术进行照片的修饰。因此绘画是手工的艺术,而摄影则是技术的艺术。
艺术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互为影响、互为渗透,是否就会失去自身艺术的特征呢?事实并非这样。众所周知,绘画是摄影的姊妹艺术,摄影术诞生以后就受到绘画的熏染。绘画的很多基本功,如对明暗的把握、色彩的认识和运用、构图的选择等等,摄影者大量借鉴运用。人们发现,有绘画基础的人进入摄影行业可谓轻车熟路,事半功倍,特别是在摄影过程中、后期暗房处理摄影影像时,会因对绘画种类特性的善长或偏爱而将画技融入拍摄和影像之中,产生的影像作品给摄影带来了很多画意的感觉,给暗房技术带来新的突破。除此之外,摄影还从文学、戏剧、音乐、雕塑、建筑、书法等艺术门类吸取了自己所需的东西。然而,它既没有被绘画或其他艺术所同化,也没有失去自己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的本质特征,更没有产生什么危机,相反这些吸收对于增强摄影生命的活力与生机、丰富和扩充它的艺术手段以及发展它的表现形态,产生了有益的影响。
绘画受到摄影的影响,但并没有消亡,反而促使自己重新去探索艺术目标。摄影与绘画并存互补,彼此渗透,并不等于泯灭或削弱自身艺术的特征和品质,而且有助于丰富它的美学形态结构。在摄影已经逐渐主导了日常视觉方式的时代,绘画如何再现历史现实,用绘画的方式制作摄影,会在“什么是摄影”与“什么是绘画”这两个问题之间引发许多关于视觉表现的丰富联想,从绘画的角度理解摄影,对理解摄影的本质会有所启发,从摄影的角度思考绘画,对理解绘画本身也同样重要,二者语境的转换与挪移也会呈现绘画新的再现方式。
壹
摄影术的诞生 丰富了平面艺术
1837年法国发明家、艺术家和化学家达盖尔成功地发明了一种实用的摄影术,叫做达盖尔摄影术(银版摄影术)。1839年,法国政府买下该发明的专利权,并于同年8月19日正式公布,因此这一天被定为摄影术的诞生日。
在摄影术诞生不久,便开始流行起画意摄影,摄影家们拍摄许多著名的画意摄影风格的摄影作品,许多画家的生意受到了影响,尤其以画人物肖像为生的画家们的饭碗受到了严重冲击。画意摄影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的奥斯卡·雷兰德和亨利·佩奇·罗宾逊,我国出现比较早的画意摄影家是朗静山。
然而,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相机的小型化使携带方便成为了可能,同时胶片的小型化和感光速度的提高,为摄影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许多摄影人开始重新审视摄影创作,开始重视摄影的本体语言,注意摄影本身的规律,于是提出了摄影要脱离绘画,走自己独立的发展道路,随之而出现突出写实风格的自然主义、分裂主义、新客观主义、纯粹主义、社会纪实摄影等摄影流派,涌现出了一大批纪实摄影家,深远地影响了当今的摄影艺术的发展。
叁
拥有高级的审美能力才能提升艺术感
在摄影这个领域,审美是大于技术的。李茁表示,很多摄影师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审美力跟不上技术。“两者有着许多相同之处,都是平面艺术,都讲究点、线、面的关系和光线明暗的运用以及色彩、色调的搭配,都要为画面营造气氛与情绪,都要突出主体与表达思想。”摄影爱好者在学习摄影的同时借鉴一点绘画方面的知识,可以快速提升艺术创作能力。
李茁认为,拥有高级的审美能力,才真正知道自己喜欢的方向,不会随波逐流,能够坚定地朝着自己想要的风格去努力。当然拥有扎实的基本功也是必须的,用技术去实现想法。在构图方面,审美的积累非常重要,不仅要有严谨的逻辑结构和摄影功底,审美力会带你打破条框去创新,去发现别人没有看到的角度和精妙光影,对色彩的掌控同样也是基于强大的审美功力。
美与不美都是很个人化的评价标准,而这个标准与个人的成长环境、知识结构以及人生经历都有关系。虽然审美眼光每个人的天分不同,但是审美层次是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努力达到一定的高度。当你的审美到达一定高度,必然会在某种程度上或某些方面脱离大众审美。
任何人的艺术修养都不是先天的,需要在艺术创作或艺术欣赏的实践中,逐步锻炼和培养。各种艺术形式之间都存在有机的联系,不要将自己局限于摄影领域,涉猎各种艺术类别,开拓跨界美学视野,会帮助唤醒美学潜质。
俗话说“功夫在戏外”,摄影人除了学习摄影佳作,多多观摩学习各类艺术作品应当作为必修课。参观艺术馆、欣赏艺术家的作品是最直接的方式,看多了,艺术鉴赏力自然会提高。 多看艺术领域的书籍,好的电影、音乐、雕塑 ,都会帮助扩大视野,有助于艺术修养的提高。
新闻推荐
济宁市多部门合力开展整治食品安全问题联合行动 下月学校食堂八成实现明厨亮灶
本报记者盖鸣霆通讯员宋峥10月起,济宁市市场监管局、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畜牧业发展中心共同开展在“不...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