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新闻 泗水新闻 汶上新闻 嘉祥新闻 金乡新闻 鱼台新闻 微山新闻 邹城新闻 曲阜新闻 梁山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宁市 > 微山新闻 > 正文

二月二:说不完的吃料豆与剃龙头 图文 本报记者 满广宇

来源:济宁日报 2019-03-08 08:13   https://www.yybnet.net/

今天是农历二月初二,也是春节这个重大节日之后的第一个节。热热闹闹过了大年,二月二再一次给人们一个惊喜和一种精神。

济宁人的二月二有很多习俗,除了在家吃料豆,还有不少人在这个日子前后“剃个龙头”。而今的料豆,也不再单选黄豆为食材,只要是“豆”,皆有可能被加入料豆的行列,口味、颜色、款式五彩缤纷。于传统的咸甜黄豆而言,料豆已变身“豆类”或“豆形”的系列食品。这几年的二月二,似乎都被厂家商家打造成“秀豆”的盛宴。

还未到二月初二,济宁市区的各大商超、炒货店就像预先商量好一样,早已挂满了“二月二”主题的广告招牌。二月二吃料豆,豆类品种繁多,煎炒烹炸、甜咸辣口味样样都有,走过路过不忍错过;买一斤送半斤,买两斤送一袋元宵……各类促销活动吸引着购物的市民。当记者问及为什么要吃料豆、剃龙头时,多数市民并没有答案,只有一些中老年人,才能向记者说出一些由来。

“爸妈特意嘱咐我,农历二月二前夕,要买料豆放在家里。如果我不买,他们就自己在家炒一些,让我们当天去他们那里吃。虽然知道是图个彩头,但是具体什么彩头我却不知道,只知道他们是为我们好就够了。”

35岁的李娜娜说,她小时候是奶奶看大的。记得每年的二月二,奶奶都会炒半锅甜口味的料豆,半锅咸口味的料豆,而且一边炒还一边有所念叨,炒完以后再分给叔叔、姑姑他们几家。如果谁家不来拿,她还不高兴。

“我每次总喜欢拿甜的吃,奶奶炒的时候,我还特意让她多放点糖。那种几颗豆子粘在一起,糖分特别多,但是粘在一起的豆子往往不熟,我就把糖吃掉,豆子随口就吐了。”李娜娜说,后来奶奶去世了,就再也没有吃过半生不熟、粘在一起的料豆了。不过每年的二月二买料豆时,她都无比思念奶奶,不仅仅是料豆的美味,更是对故人的思念。

今年73岁的李先生正在越河边散步,他对《文化周末》记者说,“或许是现在物资相对比较丰富吧!年轻人都忽视了各个节气、习俗,二月二、夏至、冬至等,在我国大多数节气,习俗都有一种食物或寓意作为铺垫。就以二月二为例吧,全国各地对待二月二的习俗都有所不同,在咱们北方各个区域的习俗也都不一样。枣庄等地是在二月二搬家,好运一打;女人不做针线活,因为苍龙在这一天要抬头观望天下,使用针会刺伤龙的眼睛。在咱们济宁市各个县市区的过法也有不一,大多数都吃料豆、剃龙头;而微山县则不同,在部分地区,他们在天亮之前‘围苍龙’,用草木灰在院子里围粮仓。一是请龙回来,兴云布雨;二是龙为百虫之神,龙来了,百虫就躲起来了,农作物免遭病虫害。随后在围好的粮仓中,还会摆放一些五谷杂粮,祈求五谷丰登。”

不同的传说、名词寓意,无不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水平及时代文化的指向,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特点。不同地区和民族,具有不同的形式和具体内容。在生活物资匮乏的年代,料豆像过年的食物一样,是一年才能吃到一次的美味;而到了如今,什么类型的食物都能天天吃到,人们对食物的期盼也愈发的淡去。对食物期盼的弱化,自然带来人们对传统节日的淡漠,毕竟“食物”是很多中国传统节日风俗的重要载体。

济宁人常说“二月二以前都算是年,过了二月二就算过完了年”。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吃料豆的习俗,至今还没有被人们遗忘。

几天来,记者在多家超市及炒货店看到,料豆与各种颗粒状坚果和谷物制成的“料豆”,已被摆放在超市和商店入门显眼的位置。“我先买点尝尝,如果好吃,到二月二再多买点。”正在金宇路一家超市内选购料豆的廖女士告诉记者,今年料豆的品种比较多,价格多在每斤10元左右,怪味、特殊谷物的价格可能相对较高一些,但料豆一年就吃那么一回,顾客还是能够接受的,而且新推出的口味非常受顾客欢迎。

据超市工作人员介绍,过完元宵节后,他们就提前进行了准备,总共准备了近二十种口味的料豆及谷物供市民挑选。糖料豆、盐料豆、沙土料豆等传统口味应有尽有,各类特色料豆也纷纷上架,巧克力豆、花生蘸、青豆、黑豆、蚕豆、绿豆、玉米等一应俱全,就连小朋友们喜欢的爆米花,也“混”进了料豆的队伍。

除了吃料豆,剃龙头便是另一项被人们留存的习俗。济宁民间有着二月二这一天剃头的说法,“剃龙头”之说还要晚一些,老济宁一带流传着“正月剃头方舅”,也就是对老舅不利、害了老舅的意思。今天的济宁人,也只把这旧俗当成一种玩笑,正月不剃头,留到二月二还能“剃个龙头”,也跟着凑个热闹吧。

“每年从二月二前一天起,店内就开始出现明显的理发小高峰,到二月二当天达到高峰。预计每位理发师一天要给三十位顾客剪发。我们店早晨7点半就开门了,一大早就有顾客来理发,都是想讨个好彩头。老客户都会提前预约,如果现排队要等挺长时间。”洸河路一家理发店老板李波说,尤其是二月二当天,儿童、青少年理发的比较多。每位理发师至少给10个孩子理发,青少年要占到2/3左右。这几乎成了一个惯例,最近几年都是这种状况。此外,从一整天的理发数量上看,理发的男士明显多于女士,儿童、少年明显多于成年人。

在环城西路的一家母婴品牌店内里,不少妈妈们带着孩子在排队。原来,商家为迎接“龙头节”举办了提前一天剪头半价的活动。“每年二月二都是最忙的一天,为了讨个好彩头,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剪发。”工作人员张晓琳说,当天来剪发的宝宝,比平常多出五六倍,超过50个宝宝“剃龙头”。

由于二胎政策的颁布,母婴市场变得活跃起来,举办这样的活动,既迎合了传统节日,也加强了与新老顾客的联系。市民孟坤是一位生意人,每年的这一天,他都要到理发店理发,而且一大早就等候在理发店门口,争取第一个理发。“二月二理发,就是图个吉利,挣个好彩头,希望一年顺顺利利,生意红红火火。”

在采访时记者发现,很多的市民不再忌讳正月理发,表示这是封建迷信。“我的头发长得快,20天左右就得剪一次。我年二十九的时候剪的头发,实在等不到二月二了,就提前去剪了。”张先生说,而且二月二那天人太多,理发师忙得剪不好,部分理发店还会临时涨价,剪不好、价格高,还要等,他并不喜欢凑这种热闹。

很多习俗都逐渐的被人们淡忘,但重要节气、传统习俗却被有心人铭记下来。富含美好寓意的习俗与情怀,依然在坚守中传承着。节日习俗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节点和载体,也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虽然很多节日习俗看似渐行渐远,但每个传统节日的背后,却总有着最后的阵地,让传统节日不致消弭;一旦感知它的真善美,就会引领更多的人们。

时代在变化,人们过节的方式也在转变,但那种寄托于传统节日中的精神却一直没变。

新闻推荐

贫困户走上致富路

“虽然每天早上都要很早起来喂牛,可一想到能靠着它们脱贫致富,就也不觉得累了!”在微山县昭阳街道种口四村,贫困户种衍思说起...

微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微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二月二:说不完的吃料豆与剃龙头 图文 本报记者 满广宇)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