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近日,忻城县城关镇一山谷暴雨过后,庄稼地里突然冒水成潭,潭水中有几团黑影在移动,大如水牛的黑影让人们称奇不已,这到底是传说中神秘的水怪,还是从地下河里游上来的大鱼?当地群众议论纷纷,纷纷前往猎奇,各种版本的谣言也在民间四下传播开来,政府不得不出面提醒群众别谣传,并派人前往查看,以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案。
□通讯员何文凤蓝俊昆现场目击:难识“水怪”真面目
6月19日以来,忻城县城关镇弄洪村新龙屯附近的一个荒山深谷里突然变得热闹起来,每天都有上百人翻山越岭去到那里,目的只有一个—— — 看“水怪”!因为,那里一个原本种植庄稼的山谷,一场暴雨过后突然冒水成潭。潭中出现了几条大如水牛的生物,身体黝黑,时而团状移动,时而条状潜游,勾起了所有人的好奇心。
6月22日,笔者赶到现场时,看见半山腰上仍有七八十个群众在用望远镜猎奇。他们脚下100多米的山谷中,是一个水面宽约40亩的深潭,有几团黑影正在水中缓慢移动。群众说,那就是“水怪”,头比水桶还大呢!但也有人说,他们曾经爬下潭边,游过黑影上方,并没有受到攻击,估计不是“水怪”。遗憾的是,因为水深有10多米,人一游过去,黑影就沉了下去,人们根本无法看见“水怪”的真实模样。
“水怪”真有着那么大吗?笔者想通过照相机的长焦镜头来观察。由于距离太远,看到的只是几团黑影。但笔者发现,那几团黑影有时会突然舒展开来,变成一条大鱼的形状在游动,估计是某种体型较大的鱼类。如果这种猜测成立的话,那么,这个水潭中的大鱼至少有5条,而且重量估计都会超过50公斤。因为据目测,其中一个“水怪”和一头正在水边吃草的黄牛相比,大小似乎相当。
奇怪的是,这些“水怪”似乎很不怕生,有群众丢石头到潭里想惊吓它们,让它们跳出水面,但它们依然慢慢游动,毫不惊慌。
群众猜测:“水怪”与“水洞”有关
自从“水怪”出现后,今年57岁的新龙屯村民罗绍福天天去观看。他说,“水怪”出现的这个山谷原本是一片庄稼地,但由于低洼,几乎年年夏天都会积水。但几十年来只见过一些小鱼,也没见过“水怪”。去年雨季,山谷里的一块土地在内涝中下塌,塌出了半间泥房那么大的一个水洞,直径约为3米。今年一发生涝灾,“水怪”就出现了,他猜测是水洞里饿慌了的大鱼顺着洪水出来寻找食物。
家住在山谷南面新堆屯的村民潘继忠也说,去年洪水消退后,从水洞里冒出大量颜色金黄的河沙。
他曾将河沙挑回家去砌房子,并在河沙中看到过一些贝壳,由此断定这个水洞一定跟某条地下河连通,“水怪”就是从地下河里上来的,是河里罕见的大鱼。
专家说法:是大鱼或一群小鱼
可是,笔者发现,忻城境内只有一条大河—— —红水河,河道与这个山谷的距离有20多公里,两者之间似乎并无联系,这么大的“水怪”又从何而来呢?忻城县畜牧水产站的蓝站长是当地水产养殖经验较为丰富的专家,他告诉记者,忻城县溶洞众多,地下河系纵横交错,存活一些较大的水生物并不是没有可能。
经过现场观测半个小时,蓝站长从“水怪”大多数时候团状游动的姿势作出了两种猜测:其一,这几只“水怪”是从地下河冒出来的大得罕见的塘角鱼或者剑鱼。因为在忻城各个河系里发现的鱼类游动姿势大多数为直线向前,只有塘角鱼或者剑鱼喜欢迂回转圈,团状前进。其二,这是一群患了“跑马病”的小鱼。5月至6月,洪水来临时,一些小鱼由于缺乏食物,急躁不安,会围绕水边群集狂游,长时间不止,像“跑马”一样,驱之不散,称做“跑马病”。
去年,这个山谷内涝消退后,谷地低洼处剩有一小塘积水。今年年初,附近有个村民曾往塘里放了几千尾鱼苗。现在,山谷里洪水水位高达10余米,这些鱼苗患上“跑马病”完全有可能。对于这两种猜测,蓝站长认为第二种的可能性为
80%。
政府提醒:别传谣也别去捕捞
也许“水怪”真的只是一群小鱼,但各种版本的传言却在民间迅速传播,前往观看“水怪”的人群一拨接着一拨。
“水怪”一出现,当地政府立即在第一时间派人到现场查看,设立警示牌,要求群众不要靠近该地域。该县官员表示,政府正在想办法核实该水生物的真实身份,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案。希望在调查结果尚未清楚、山谷积水尚未完全消退之前,不要去观看,不要传谣,更不要去捕捞,以免发生意外。
新闻推荐
...
忻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忻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