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凤)“今年,我们村的小麦大丰收,亩产1000斤左右。”8月23日,在莱城区方下镇柳行沟村,说起今年的收成,村党支部书记孙守东脸上顿时乐开了花。柳行沟村的耕地属于莱芜市长埠岭上的旱田,今年是大旱之年,好多地方小麦收成不好,缘何长埠岭上能获大丰收?“这多亏政府给我们修了蓄水塘坝,还引来了汶河水。大旱之年,我们长埠岭上的小麦都‘喝\’上了及时水。”沿着笔直平整的水泥路边走边聊,记者随孙守东到了地头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塘坝,塘坝一旁有一个提水泵站。“我们这里地下水源缺乏,原来浇地只能指望雪野水库的水,现在,有塘坝蓄水,塘坝没水了还可以从汶河调水,什么时候浇地都不用愁了。”孙守东说。
柳行沟村的变化受益于莱城区省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土地整理项目。同样受益于该项目的还有方下镇和杨庄镇的12个村。莱城区省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土地整理项目于2008年11月经省立项,项目总规模19953亩。该项目于2009年7月7日开工,2010年11月20日全面完成,今年6月份通过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验收。整个项目由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及其它工程(防护林等)组成,总投资3805万元。如今,在项目区内,抬眼望去,满目景象令人欣喜:一条条高标准水泥路笔直平整、处处贯通,路两旁的垂柳绿意盎然、迎风招展,成片的玉米郁郁葱葱、成方成块。据统计,整个项目共整理土地7504.2亩,填埋废弃坑塘13个,整理藕塘16个,新增耕地面积622.95亩,开挖斗沟、农沟70.15千米,维修塘坝2座,新打机井26眼,修建变电室5座,修建提水泵站5座,铺设PVC管道70.08千米,安装给水栓830个,新建、改建田间道、生产路共67.43千米,栽植防护林2.93万株。土地开发整理后,项目区内的所有地块皆变成了“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地平整、旱能灌、涝能排”的优质良田。“地平了,水足了,路好了,以后肯定年年都是大丰收。”孙守东的笑脸上满溢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新闻推荐
(上接A1版)河沟深两三米,长近10米,冬天怕滑,夏天怕水,家长都得送孩子上学。河的南边还有四五十亩地,春种秋收,老百姓推车子那是前拉后拽,“怨声载道”。“如今,国家、省、市、区都有许多支农的优惠政策...
莱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