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焦
百姓眼中的和谐社会是具体的、实实在在的,是一桩桩、一件件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情。执政就要为民,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着力改善民生,做好就业保障,扩大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凝聚民心,满足群众的期待……在市“两会”上,代表、委员以及相关领域负责人饱含为民情怀,围绕民生话题积极谈目标,谈发展。
民生为本人才优先
城乡就业统筹推进
近日,在国内几家大型门户网站就“两会”热点话题进行的一项调查中,就业问题成为中国网民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事实上,就业问题不仅牵动着老百姓的心,更牵动着参加“两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的心。今年“两会”期间,许多议案和提案都围绕着就业问题展开。
“当前城乡新成长劳动力和高校毕业生的规模很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任务很重,企业特别是东南沿海和发达城市企业需要具有一定经验的熟练工、技能工,劳动力供求双方出现不匹配,多数农民选择离家更近的市区、县城甚至家门口就业创业。由此可见,促进农民就近就业创业,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市政协委员赵俊良对农民就业关注度较高。同时,大学生就业也是很多人关注的焦点。市政协委员张梦才说,为了帮助兰州市应届毕业生顺利就业,建议建立一个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大学生就业工作流动站,切实有效地为兰州市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有力支持。流动站建设的毕业生见习基地、创业基地等均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开展各种形式就业指导工作,尽快缩短毕业生到社会后的适应期和磨合期。九三学社兰州市委员会提交的一份集体提案中还出了好点子: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和社会保障服务信息化,将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高效的一条龙服务,也为全市就业信息实现“一点登录、全市查询”和失业保险金发放社会化管理提供技术保障,意义十分重大。
市就业局副局长陈锡建告诉记者,今后将把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作为工作主线,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具体内容包括: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在统筹就业上下功夫。坚持从人才战略储备的高度,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化就业指导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健全和完善就业援助制度,重点帮助零就业家庭、残疾人、低保对象、破产企业失业人员等困难群体实现稳定就业。大力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完善创业政策体系,强化创业培训,鼓励扶持有创业意愿和能力的劳动者自主创业、带动就业。以人力资源市场为平台,积极为有创业愿望的劳动者提供创业指导、政策咨询、项目推介等服务,努力提高创业成功率。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为重点,在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基础工作上下功夫。改进服务方式,把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与重点帮扶人群相结合、与落实政策相结合、与绩效考核相结合,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抓紧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系统,实现供求双方有效对接。进一步加强街道、乡镇和社区、行政村的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平台建设,加强指导和支持。“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方面的努力,帮助更多的人实现就业愿望。”
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
卫生系统11件实事让百姓受益
“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让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这是市政协委员、市卫生局局长薛开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反复强调的一句话。
住院费用是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对此,薛开华说:“兰州把各级医院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患者就医负担作为一项硬指标,纳入对各县区和市属各医疗机构的目标管理,规定市属医院的平均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在前一年基础上要降低10%,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去年,市级医院的平均住院费用有所下降,其中市一院、市二院分别达到2.39%和3.19%。今年这一硬指标还将加大力度,严格控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费用增长。通过这些努力,缓解市民看病贵的压力。”
落实公立医院基本建设,扩大床位数量,是解决看病难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十二五”期间,医疗系统的重点工作。薛开华表示,“十二五”期间市一院将由现在的690张床位增加到2000张,建成10万平米的综合大楼;市二院将由现在的500张床位增加到1000张,市三院将由现在的200张床位增加到600张。“我们深知老百姓最关心医疗问题,我们也会脚踏实地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上创新,在未来的‘十二五\’期间交给老百姓基本满意的答卷。”
市人大代表、市卫生局副局长金敏告诉记者,今年,全市卫生系统将要为老百姓做11件实事:实现市、县远程会诊;各县区建立10个具有中医特色的乡镇卫生院;建立乡镇公共卫生办公室,这一机构,由专人负责;加大中医“师带徒”工作,尤其在基层;县、乡、村加大人员培训力度,进行技术大比武活动;加大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工作;村级卫生所完成药品零差率,2011年1月必须完成;筹备建立地产重要中药基地;加快中医费用在新农合报销工作;完成“农村120急救”卫星定位系统全覆盖……我们期待这些举措能惠及更多百姓。
市政协委员郝西琴对“医疗改革过程中病人住院不得超过15天”这一细节谈了自己的观点。她建议,应该对床位周转率的指标进行调整,针对不同科室不同病情制定不同指标;考核中应增加病人治愈率指标;对重复多次均在同一医院住院的病人适当减免住院手续及办理手续的费用。市九三学社委员在分组讨论时表示,随着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出台,城乡一体化建设也正式拉开了序幕,城乡一体化的医保体系逐步完善,有望让农民也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
惠民政策“阳光”普照
社会养老保险凸显温情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寿命不断延长,老年人口绝对数量不断增加,这势必导致老年人口赡养比例增长。“老有所养”的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
市政协委员陈茗佳坦言,养老工作既是民生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完善养老机制需要社会各方面协同合作,多轮驱动,多措并举。要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不断完善养老服务社会化机制;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依托社区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体系都是需要加强完善的。
市政协委员翟丽丽建议,兴建不同档次的现代化新型养老院等社会养老机构,符合老年人生理特点进行人性化设计,包括生活护理、医疗护理、康复护理和心理护理等。养老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也成为委员的关注点,市政协委员阎学辉表示,希望政府根据每个养老机构的规模和入住人数给养老机构解决一定数量的公益性岗位,这样既解决了养老机构护理人员不足的矛盾,同时也可安排一部分人员再就业。
民进兰州市委会的政协委员们最关注的是“农村养老保障”。他们认为,从城乡比较的视角看,兰州市农村养老保障更具脆弱性、缺乏稳定性。他们建议:结合当前农村养老保障的现状,兰州构筑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可从增强家庭养老保障功能、发挥政府在制度化养老保障中的主导作用、大力促进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等方面着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是一项惠及子孙后代的长期系统工程,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应当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以保证这项事业健康、有序、安全、可持续发展。
农村养老问题也是政府关注的重点。“今年兰州市将巩固扩大榆中县新农保试点工作成果,指导红古区、皋兰县做好新农保试点,继续做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特别是建立和完善新农保试点县区被征地农民、村干部养老保险与新农保制度的并轨制度。”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规划发展处处长陈荣辉如是说。
“两会”中尽显民生细节,只有足够地关注民生、重视民生,才能更好去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人们寄望于“两会”能够为解决民生问题提供更为清晰的思路,成为实现民生和谐幸福的最大助力。
新闻推荐
甘肃省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落户皋兰 什川黄河两岸良田将得以灌溉
【本报讯】 2月28日,坐落在皋兰县什川镇黄河岸边的老龙山及大坪二级泵站正式进入紧张的改建配套施工期。刚开春,《甘肃省1—5万亩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项目落户皋...
皋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皋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