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在兰州南郊山区的一个公社工作。一九八0年七月一日《兰州报》(后改为《兰州晚报》创刊,我们就开始每年订阅。就是这份兰州报不仅让我们这些远离市区的农村人能及时掌握国家的时事政治,还能全方位地了解全市的最新情况。尽管那里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几乎每天只能看到隔日的报纸,但是大家还是争相传阅,先读为快。然而,我与晚报的真正情结还是缘于一九八三年兰州报发表的我的那篇小文章《百合的鉴别和储藏》。就从那以后,我无论调到哪个单位工作,每年的订报计划中都少不了兰州晚报。就这样一直到了退休以后,我依然坚持订阅。兰州晚报已与我相伴走过了三十年。记得那还是一九八三年的春季,农村搞体制改革,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人民政府。五月,我当选为市郊一个乡的乡长。当时工作千头万绪,再加上那时农村的通讯、交通都比较落后,乡政府机关没有汽车,一部电话机就放在收发室的窗台上,电话找人就在院里大声喊几声。乡干部们进村串户都靠两条腿走路,所以总觉得时间紧、任务重跑不过来,况且,这个乡又是全市闻名的百合之乡,工作之外还常常接到一些有关百合选购与储藏等方面的咨询电话,于是,在一个晚上我就抽空写了那篇小文章,简要介绍百合的挑选与储藏常识。这年秋天的一个下午,从安徽来了两位乡村农技干部,说是专程到百合之乡来取经的,还打算购买一些百合种子带回去试种。面对这两位诚恳朴实的干部,让人顿生敬意:为了让村民多一条致富门路,不远千里来引进种子,学习技术,真是精神可嘉。我一一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对百合栽培的土壤、气候等地理条件和母籽分类栽种、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直到收挖储藏等各个方面都作了详细介绍,他们两人都在小本子上一句不漏地记录着。不知不觉已是晚饭时候了,食堂人员为我们端来了馒头和炒土豆丝。我刚吃了几口突然想到了酒,就从床下翻腾出一瓶来。我说这可是你们安徽出的古井贡啊。没有料到他俩竟那样兴奋,真有点他乡遇故知的样子。他们又硬是跑到外面小卖部买回来几个罐头来下酒。顿时,气氛热闹起来,又是敬又是碰,满屋子酒香四溢。他们说没有想到你们兰州人这么热情诚恳,太感谢了。我说谢什么,如果你们试种成功了,肯定需要大量的母籽,这样既让你们的村民多了一条致富门路,又为我们的百合宣传拓宽了销路,这不是互利双赢的好事嘛,还谢什么!这时,收发室的同志送来了兰州报,还说上面有我的文章哩。我接过报纸一看,第3版上果然登着我的那点儿“豆腐块”《百合的鉴别和储藏》。安徽的同志看了说,能否送给他们,我说完全可以,这报我们机关还有好几份呢。两天后,这份兰州报和二十多斤百合母籽都一同远去了安徽农村。后来,我被调入了市区工作。他们的试种是否成功,我不得而知。当年的那份报就是一九八三年二月五日的兰州报。就自那以后,我与兰州报的距离似乎更贴近了,以至后来每年都在订阅兰州晚报。到现在算来,相伴已是整整三十年了。我衷心祝愿我们的兰州晚报越办越好!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记者从太平洋电影城(华联店)获悉,由法国导演雅克·库斯托执导的呈现海洋深处瑰丽世界的纪录片《深海探奇》,将于7月30日在兰州市各大影院上映。 ...
兰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兰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