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3月20日刊登了《“家乐福事件”累及兰州超市》的新闻报道,报道中讲,本地的大型超市因受到3·15曝光“家乐福事件”影响——“盒装冷鲜肉制品如今已很少有人问津,部分超市甚至将其下架,改为散装出售……”,而本地商家的表现也是一如既往的表示要“加强自律让消费者放心”。
问题是消费者真会放心吗?其实文内消费者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不少消费者表示不愿再相信商家的任何解释和承诺”。可以这样说,消费者仍然在用手中的钞票给这些大型商超以信任票,大型商超恐怕也仍会继续消费这些信任票,因为在当前的消费大环境下,消费者也只能采取这种两权相害取其轻的无奈选择。
问题的症结正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吕薇指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也面临食品安全问题,但是他们加强管理,加大惩罚力度。所以,不要怪商家唯利是图,企业都是逐利的,关键是我们的制度和机制,违规成本太低了,让违规者可以有恃无恐。”
家乐福何以有恃无恐的“屡教不改”?是因为我们的相应法规实在太仁慈了。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食品安全法》,对不法商家的不法行为的惩处,那是相当的不给力。发现一包有质量问题食品,顶多罚价值几包的款;出现质量问题产品,最多赔付消费者一倍货款;过期食品再上架,罚几万再整顿一下就可继续开张。从来没听说哪家大型商超因为欺诈顾客被查封。
或许这些商家会觉得委屈:我们的商品质量比起街边店和地摊来还是很有保障的。这话不假,但大型商超面对的是大多数的消费者,市场地位越重要,责任就越重大。这理不仅是说给经营者听的,更是说给监管者听的。哪个市场最重要,哪里的监管就越要严厉。长期以来,我们的经济政策造成对生产方和经营方有意无意地保护,而且越是大型的企业越是加以保护,实际上这样的过度保护已经造成了对消费者对等地位的损害,也是违背市场规律的行为,对这些利税大户的“溺爱”反过来最终损害的也是地方经济的发展。
以“家乐福事件”为代表的大型商超企业出现信用危机,从根本上说是监管部门惯出来的,监管乏力,违规成本太低,法律存在漏洞,这最终反映出来的是一种监管危机。
新闻推荐
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椎管增生、腰椎增生、坐骨神经痛、椎管狭窄、胸椎炎、老腰痛以及由此引发的酸、麻、胀、痛、失感等症患者。针对目前...
兰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兰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