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这样读,别人的文字看,他人生活里的一些事物就引自,会牵着想起己生活里相类似的一些事物。这天看,旅美青年散文作家张宗子写美国纽约时报广场的一篇文字我,想起了自己居住生活的这个城市里的广场——东方红广场。
不管在世界的哪个地方,好像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广场,或大或小,名称不同,读书时常常会看到写它们的文字。每一个事物都有它们的来历。就像张宗子在他的文字里说的,纽约曼哈顿四十二街大名鼎鼎的时报广场是因了《纽约时报》而得名的。查阅了一下资料,我知道了东方红广场是于上世纪的1968年改建命名的。那个时候,全中国人民都在“文革”的潮水中高唱着《东方红》。资料显示,那个时期建成命名的还有湖南省湘潭市的东方红广场、河南省焦作市的东方红广场,说明了那个时代中国人争赶潮流的劲头——这也是人类的共性,永远不可能消失吧,在不同的时代,追赶不同的潮流。每一个广场的名称、来历不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功能不可改变,那就是人群集会,这是人们建设广场的最初目的吧。
每一个城市都会尽力地把自己的广场建设、打扮得漂亮些,成为这个城市的一道景观,这就使得外人有了对它的一份向往。就像每个中国人都向往北京天安门广场一样,我在兰州之外居住生活的青年时代,对兰州东方红广场充满了一份向往,其实,我就居住生活在兰州城郊的一个山村、小镇,比起更遥远的地方,离东方红广场还算是比较近的。就是这么点距离,还是对它存了一份向往。因此,每到兰州城里,就会去东方红广场逛逛,还要“到此一游”地拍下几张照片。今天,翻开影集,我看见就有好几张在东方红广场拍的照片。
最早的一张照片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那时的东方红广场还有假山、喷泉。那天好像是“十一”国庆节,我和小镇上的几个男女好友,参加完区里的集体活动,就相伴来到了东方红广场。照片上,我们六个人或坐或站在一座不大的假山下,爬满假山的爬山虎叶子显示着秋天的黄色,我们的脸上写着年轻、快乐。
还有几张是在1994年兰州举办第四届中国艺术节拍的。那天,我是和一位在山村小学里教书的堂弟。可能是初秋吧,天气还热,照片里的我还穿着白色的短袖T恤,堂弟穿着一件夹克衫。旧照片的好处是能构想起对旧日子的记忆。那天,我们在挂着“第四届中国艺术节”大标语的广场主席台前、体育馆前、统办大楼前几个不同的地方拍了照片。那时的东方红广场已变了模样。1993年,东方红广场进行扩建,拆掉了假山、喷泉,改种了绿草坪。
广场是一个城市的窗口,也是一个舞台,在这里能看到一个时代的变化,时代在这里上演着真实的剧目。改革开放后,东方红广场不再单纯是“文革”时期兰州人政治集会的地方了。在我还有的两张旧照片中,一张背景显示着主席台高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宣传日”大字,另一张有“甘肃天合律师事务所开业义务咨询”。时至今日,逢上双休日,有事路过东方红广场,如果是“世界环境保护日”,就看见人们在那里挂着标语、摆着图片、散发传单,进行着有关环境保护的宣传活动。世界人口日等等,日子不同,内容就会不同,就像一座舞台,不时变换着剧目。除此之外,更多地看到的是广场里人们休闲的样子。
就像张宗子在文字里写的他在时报广场经历一样,我对东方红广场,还有两段除了旧照片外的经历,留在记忆里。我刚到城郊一个乡政府工作的那年春节,乡里代表区里进城表演社火,乡干部是组织人员。那天,从半夜起来装扮,从郊区到城里,到广场主席台前表演时,已快中午了。在广场表演只是一会儿,主要是来去的路途,从西站到东方红广场,步行着一个来回,从未走过那么多的路,累得感觉腿都不是自己的了。晚上回家,我累得饭没吃就睡了,一直睡到第二天中午才醒。那次的东方红广场之行,留给我的记忆只是太平鼓的响和我的累。兰州解放五十周年那年,从报纸上看见东方红广场要在晚上举办一场大型庆祝演唱会。那天晚上,我和堂弟下班后早早乘车来到了东方红广场。傍晚时候,四面八方的人们涌到了这里。围着主席台,人群挤得密密实实,看见的演员们只是远远的身影。演了些什么节目,现在已记不起来了,能记起来,印象最深的是男主持人,是当时颇有名气的兰州电视台的一个叫黎明的主播。
关于广场,它是一个城市人们共同的集体记忆。而集体记忆应该是由每一个普通人的记忆组成的。
人总是向往远处的东西,对身边的事物有些视而不见。自从在这个城市居住以后,我就很少刻意地专门去到东方红广场逛了,大多是有事路过那里,或是在匆匆的步行中,或是在公交车窗中看上几眼。只有一次,是一个外地朋友来兰州,在他的要求下陪他去,在那里转了十几分钟,看了一会儿广场上人们与鸽子亲近的情景。
就像张宗子到纽约生活就有了与时报广场的经历一样,每一个生活在兰州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些与东方红广场的经历吧,我想。
新闻推荐
兰州百合成国宴专用食品已有5个批次优质真空包装鲜百合直供中南海
【本报讯】3月14日,记者从七里河区农业部门获悉,兰州百合已经走进中南海成为国宴接待外宾的专用食品之一。据了解,从去年12月开始七里河区的兰州百合就被国务院办公厅选用,...
兰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