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闻 永登新闻 皋兰新闻 榆中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兰州市 > 兰州新闻 > 正文

在文化浸润中静待花开 ——兰州市第三十一中学文化建设侧记

来源:兰州日报 2012-05-29 23:37   https://www.yybnet.net/

阳光灿烂明媚,空气清新鲜爽,师生举止文雅,教改创新超前——这是参加三十一中“问题教学法”教学与研讨的省、市专家和同行,对兰州三十一中的第一印象。漫步于如诗如画的校园;伫立在震慑灵魂的“静苑”;徜徉在国学精粹溢香的文化长廊,浏览随处可见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校训,每个人发出了由衷赞叹:这是一块神奇的文化沃土,这块土地上生长着文明、希望与智慧的种子!生长着“艰苦奋斗、扎实办学”的敬业精神!

学校文化应该是百花齐放、各具特色。她是鲜活的,灵动的。不是简单写在墙上的点缀品。那么,什么是学校文化?三十一中校长王延宁从“文化之恋”中进行了一场思想“涅槃”。

“学校文化有形的如建筑特色、机构设置、课程安排等;无形的如办学理念、办学目标、人际关系、干群关系等;外显的如规章制度、标语口号等;本质的如占主流的质量观、效能观、人道观念、具有共性的行为习惯等。简言之,学校文化就是渗透在学校内部人们血液中的观念和行为习惯。由此,我找到了学校文化建设的落脚点。首先推陈出新、古为今用——让石佛洞流传千年的神奇故事,成为教师们调查研究开发的课题与校本课程,成为教育孩子们弘扬孝道、常怀感恩之心的鲜活教材,引导与熏陶师生,争做道德高尚的君子。”

“从事教育就是选择了一场文化之恋。

匍匐在古今文化大师的脚下,便身不由己的自卑于自己的渺小。越是走近他们,越是被他们身上发出的神秘之光所震慑。越感到神秘,越是被诱惑,以至于不能自持,敬畏、神往……心情之复杂真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我姑且将此称之为文化之恋。

文化是弥漫于周遭的空气,无形而又有形,无所不在,但能感受却捕捉不到。于是便只想静静地浸润于它,让它将自己包围。这样想着,似乎感到文化对自己有了依恋,便有一个念头轻轻探出头来。2010年7月,正是酷热难当的时节,我奉调来到兰州三十一中工作,每天从喧闹的都市出发,坐车向深山走去,山越来越高,沟越来越深,随着一步步远离喧嚣,一抹阳光突然洒在了学校前面翠绿的山坡上,顿时,心里亮了起来,便兴奋地想:多美呀,又是美好的一天,该怎样度过呢?

在学校的每一天,感受着鲜活的生命的朝气,在浓郁的文化气息的包围中,便感到自己也在文化的滋养下有了朝气,那不曾做醒的文化之梦又一个个浮现在脑际,成为挥之不去的情愫,鼓动着人要为它做点什么。我知道这是文化的力量,是文化巨大的精神力量让人不甘沉默,反过来又对文化建设怀有更浓厚的兴趣,以至于难以释怀。于是,便专门确立了一个名为‘学校文化建设的路径探索\’的课题在学校开始研究,试图通过让教师们进行课题研究,丰富其精神,强大其思想,提升其境界,以弥补学校管理上制度之不及,使学校管理逐步走向教师自治、学生自治。

2010年11月有幸在深圳参加全国校长发展学校第四期学员的培训,聆听了诸多顶尖专家的讲座报告,颇有收益。尤其是在听了华南理工大学管少平教授的报告《校园文化环境与品牌形象营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郭齐家教授的报告《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参观了青林小学、深圳龙岗高级中学等学校后,便下定了决心要将我校关于文化建设的课题研究从隐形的精神层面向显性的物化层面拓展,通过建造良好的学校物质与文化的可视化环境,塑造学校形象,进一步丰富与提升学校文化内涵,同时也使课题研究进一步得到落实。”

从每天听课促教学到每时学习写笔记,王延宁校长对特殊地域的文化建设,有了清晰的思路和积淀。

“静苑”,宁静、神圣。站在这里,你必须恭敬;必须安静;必须消除私心杂念,必须反思与反省,从而神态自然地体验“天人合一”,真真切切感受生命的存在与美好。

三十一中教学楼后的大山脚下有个佛洞,长期以来洞门紧锁,不为大多数人所知。门口空地高低不平,乱树丛生,偶或有人去偷偷祭拜。一天,王延宁校长突发奇想:何不将它开发利用起来推陈出新让师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还原文化的本来面目?

这是一个天然石洞,顶部呈不规则拱形。洞内正中有一头部略受损伤的石佛,除此之外,几乎看不到什么了。于是,他和学校班子一起开始着手建设“静苑——石佛文化广场”。一方面让师生去民间做调查,将石佛的传说作为课题研究整理出来,另一方面在大体保持石洞原貌的基础上,稍作修整,石壁上刻写着教化人的孝道故事,旨在让来到这里的人尤其是学生,对佛教文化有一个最初步的了解。

如今,文化广场已经建成。师生们课后来到这里,赏花、读文、静思,尽享这幽境独处的美妙。王校长说,这里体现的是一种感悟人世的高超智慧,旨在劝人行善、静心养性。套用著名书画家马少华先生题赠的书法作品讲,就是要用这些文化元素“淡然养浩气、穆如怀清风。”这其实也是一种自我改造的过程。广场上这些充满智慧的言语,常常使人醍醐灌顶之余自律、自省与自悟。参加活动的代表一一来到这里,感悟文化的力量,接受文化的熏染,体验三十一中文化建设的独特魅力。人人惊叹这一“推陈出新”所赋予文化教育的神奇功能。

文化墙琳琅满目,《论语》、《弟子规》、唐诗、宋词、古今文化和文学精粹扑入视野,悦情冶志,令人心旷神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时时处处培育着师生的浩然正气和自然情怀。

记者漫步于三十一中校园和教学楼内,每一堵生硬的墙壁都会说话,都有思想,都血肉饱满。“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校训;“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的励志铭;“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传统美德教育,处处发挥着育人功能。《关雎》篇、孔子篇、老子篇、庄子篇、孟子篇、屈原篇、曹操篇、陶渊明篇、李白篇、苏轼篇、曹雪芹篇、鲁迅篇、赵翼篇、毛泽东篇,14个板块构成的文化墙,从古到今,继往开来……课余饭后,师生们三五成群站在一处,或坐在石茶座上边吃饭边欣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食粮,时时为他们充电,让他们变得高雅而高尚、充实而博学。文化使背靠大山、依山而建、呈阶梯形、形成多面大型山墙的三十一中冰冷的墙体,做上了一番美妙的文章,从而变得温暖而富有诗意。师生们说,王校长曾不止一次地漫步于这一面面文化墙前,感悟中国文化的丰富斑斓、磅礴恢宏和博大精深时,产生了高山仰止般的敬畏之情,写下了不少心得和论文。他每每看到师生在文化墙前流连忘返时,欣慰的笑溢满双颊。

就这样,三十一中身居宁静的大山,远离喧嚣的都市,却拥抱着现代文明与教育的创新,在润物无声中静待花开!

—记者手记

高天流云、蜂飞蝶舞、光阴流转……一切都宁静无声,都自然恬淡!这是记者伫立在位于阿干镇南山脚下

的兰州三十一中校园内的文化广场“静苑”特有的感受。这种久违了的感受涌上心头时,记者的心灵震颤了!石佛洞缄默不语散发出的无尽禅意、山楂树轻摆枝丫讲述的千年孝道故事、红玫瑰捧出心瓣引发的千古幽思,水一样的纯净,水一样的清明,水一样的柔韧,水一样的博爱,水一样的大智若愚,水一样的源远流长,令人灵魂震慑之余超然物外,淡泊宁静,不能不对这无言的文化产生无限敬畏!文化潜移默化所发挥的教育力和感染力,如夜雨,润物无声,黎明时,静待花开!

新闻推荐

南巡公司文化建设之我见

作为服务业,出租车给顾客提供的主要产品便是服务。顾客出门为什么会打车呢?答案很明显,是为了方便、快捷。当然除了这两点,顾客还会有一些额外的需求,诸如安全的需求、得到诚...

兰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兰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在文化浸润中静待花开 ——兰州市第三十一中学文化建设侧记)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