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在浏览微博时偶然发现尔雅老师转发的凤栖梧老板马寅桦老师的微博,说是在未来的28天时间里将变卖书店。看到消息后我很震惊,简直有点不敢相信。凤栖梧书店师大总店于2007年10月开业,那时候我刚上大一。可以说从它诞生之日起,我就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天看到它即将停业的消息时,难免有很多的遗憾,有很多的惆怅……
凤栖梧书店是马寅桦兄弟两共同创建的,在兰州东方红广场附近有一间店面,是最早的凤栖梧书店,后来在银川和兰州安宁(西北师大附近)又开了两家分店,那时候估计是凤栖梧比较辉煌的时候。对于广场店和银川店的情况我不是很了解,但是对师大店就非常的熟悉了,并且有着很深的感情。
凤栖梧师大店位于西北师大往黄河边的一条马路边上,位置相对较为偏僻,或者说是环境安静,符合读书人的心境。店面大约百十平方,装修简洁典雅,以经营文学社科类图书为主,且全都是特价书——就是出版社的存货。虽说多是几年前出版的书,但是价格便宜,并且图书的质量都很不错,所以有很多的爱书人、读书人经常光顾。
还记得第一次去凤栖梧师大店的时候,那时我刚到兰州不久,我们学校就在离书店不远的地方,步行大约十几分钟。第一次进入到凤栖梧书店应该是偶然的,那时候和舍友第一次去黄河边上,到半路看到一间书店,门头的喷绘上写着大大的“凤栖梧”三个字,一下子就让
人很提神,感觉这应该是一个有修养、有氛围的书店,于是改变了先前直奔黄河边的念头,进入书店。毕竟在上大学之间接触的很多书店都是关于教辅的,加之高中时候做了太多的习题,买了太多的教材,对于书店的概念还停留在以卖初高中辅导材料为主的阶段。和之前见到过的很多堆满教材、青春小说的书店相比,突然间进入一家满是文学、社科类图书的书店,加之书店的装修和图书排布都整齐有序,书店一角的音响中还播放着舒缓的音乐,这样的书店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眼光,并且吸引了这么多年,一直到现在,我在外地工作了,都对这家书店念念不忘。
在凤栖梧师大店买第一本书的时候是相当纠结的。纠结的不是别的,而是金钱,虽然凤栖梧的书都是打折的,但是我还是为买第一本书犹豫了很久。那时候刚上大一,自己的零花钱少的可怜。一次在书店看到一本余光中先生的诗集——《等你,在雨中》,是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的精装本,内容和装帧设计没的说,摆在书架的最上端,五五折。我在书店第一次发现这本书的时候就喜欢上了它(那时候我已经开始学习诗歌创作了),有种爱不释手的感觉。但是在打算买的时候却犹豫了很久,囊中羞涩,便悄悄地将书放回了远处,之后我又去了书店,每次去都会翻看那本书,直到我第三次在书店拿起那本书的时候,我决定买回去。从此以后,我对买书有了一种特别的爱好,基本上每次到书店都会买些书回来,仿佛不买书就对不起自己,更对不起一家不错的书店。另外就是每到一个地方,只要是有书店的,都会去看看,那样才会觉得不虚一行。
和凤栖梧师大店有割舍不下的情感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在2010年秋天的时候曾经在书店做过一个月的临时工,那真是一段美好的回忆。书店每天早上10点开门营业,晚上9点以后打烊,马寅桦老师在附近大学找了一些大学生做店员,具体负责书店的管理和销售。我因为闲得无事,也去了书店做店员,一方面可以挣点工资(虽然不多),另一方面就是可以在书店看看书,和书待在一起。现在想来,后者绝对是最重要的原因,也是从那时候起,我发现自己已经成了一个书迷,或者可以叫做书痴,即使自己饿着肚子,也会买自己喜欢的书回来。
今年四月的时候我到兰州出差,在忙完所有的工作后便约了大学舍友见面,吃完午饭后我们一起去了凤栖梧,一进门感觉就有些不对劲,和我之前常去的凤栖梧有了差别。看店的是一个中年人,据说是马寅桦老师的一个亲戚,另外传说自2010年年底开始,书店就很少有附近的大学生做兼职店员了。看店的中年人自我进门之后就一直戴着耳机盯着电脑,不知道在做些什么,我在书店中转了一圈,发现没有新进的书(按照书店以前的规矩,新进的书都在一张桌子上,其余的书则摆在书架上),但是既然来了书店不买几本书,于我来说是过意不去的。当然,逛实体书店最大的乐趣在于感受一种气氛,如果能在偶然间淘到一本自己钟情的或者是感兴趣的书,那就更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了。书架上有些尘土,仿佛是好久没有打扫了,这让我多少有点难过,为这些沉默的图书,也为曾经给自己留下的美好感觉。在书店中转了两圈,终于找到了两本书——一本是方成的《画外余音》,复旦大学出版社;另外一本是史冷金的《煮酒论史——史记中的哲学与智慧》,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学舍友知道我有逛书店淘书的爱好和习惯,但是他新交的女友并不知晓,90后的小姑娘看我专注的神情貌似很奇怪,半开玩笑地说没想到你们还喜欢这个?我笑而不答,舍友便给她答案——我们老五是爱书之人!
今天下午在微博看到书店即将关闭的消息,又在豆瓣看到了马寅桦老师发起的《灵魂之光——在兰州读书写作》,他计划从5月26日开始清仓,到6月24日全部结束,并且在5月26日的时候请了作家韩松落、马步升、邴哲、尔雅、诗人王强、艺术家杜元、评论家杨光祖、刘春生等到书店做交流。马寅桦老师在活动介绍中写道:28天,卖掉一座书店!28天,兰州文艺大展!虽然看似说的很豪迈,却多多少少透漏出一些悲壮的情怀。这些在兰州甚至全国赫赫有名的作家、诗人、评论家的到场交流,仿佛是为这间他们曾经喜欢的书店做一场盛大的送别。
其实我自己作为一个爱书之人,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书店是我一直的梦想,但是这个梦想在当下却越来越遥远。网络书店对实体书店造成的冲击是致命的,这两年在很多的报道中都看到一些知名的实体书店纷纷倒闭,杭州的“光合作用”、上海的“季风书店”、天津的“沪文书店”、北京的人文学术书店“风入松”……很多的实体书店纷纷宣布关门,这给所有的爱书人造成了不轻的心理伤害,让大家在情感上无法接受。虽然在网络书店也可以买书,甚至更方便快捷,但是那些在一排排书架中俯身淘书的感觉却一去不返,丢失的是一种味道。
前不久刚刚看完了薛原、西海固两位老师主编的《独立书店,你好!》一书,对大陆和港澳台地区的各类独立书店(民营书店)的兴衰更替有了更深地了解,也看出了在我们的社会中还有很多的人对实体书店情有独钟,让我觉得实体书店继续存在还是很可能的,网络书店不一定能够将整个实体书店挤垮。但是在看到马寅桦老师发布的微博后,还是很震惊,有很大的遗憾,毕竟是自己最熟悉的一家书店要关门了。
马寅桦老师在微博中说自己对书店的事情还是比较乐观的,认为网络书店提供了很多的可能,网络打破了垄断和不平衡,是这个时代最有利的推动者。我是赞同马寅桦老师的观点的,但是从情感上来说,我相信他比我有更多的不舍,毕竟那是他一手操办的书店。还记得他那时候的QQ签名一直是“管着凤栖梧书店的书和店”,现在书店要关门了,他的遗憾肯定比我更多。
马寅桦老师把书店关闭前的活动定为“灵魂之光”相信是有他内心深处的想法的,那些关于图书、关于思想、关于归属和追寻的问题。于我而言,我不知道以后我再到兰州的时候,除了回母校看看之外,还能到哪里去,那个曾经给我留下美好回忆的凤栖梧书店,当我下次前往黄河边上的时候会是一家卖什么的店面?我必将失去五年前第一次遇见它时的那种兴奋。灵魂是需要寄托的,对于一个读书人、爱书人来说,他曾经钟情的书店不存在了,他的灵魂应该在哪里安放,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也是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5月28日获悉,由外研社、丝路英语联盟及共青团兰州交通大学委员会主办,兰州交通大学英语辩论协会承办的首届“外研社·丝路联盟杯”甘肃省大学生英语BP辩论...
兰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