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学会不跟陌生人走、4岁学会体谅父母辛劳、5岁学会说出家庭住址、6岁学会接受不同意见......从2006年开始收集世界各国儿童的情况、交流经验起,历时6年之久的中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近日正式公布了。这个指南给学前孩子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的成长设定了一个“阶梯”状的标准。那么,你家的宝宝达到这些要求了吗?近日,记者就《指南》中提到的4岁学会体谅父母辛劳分别采访了部分家长和幼儿园老师。
老师说:一直在教育孩子孝敬父母
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和长期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独生子女增多,“421”结构成为普遍的、典型的家庭类型。因此,孩子往往成了家庭的中心,孩子在家里比较受宠,老人和家长围着孩子转,这种情景,使新的教育理念提出了针对幼儿展开尊重、体谅父母教育的研究。
“我们的课程中经常会加入诸如乌鸦反哺等故事来告诉小朋友,自己的父母亲对自己的操劳,希望他们能懂得体谅父母从而孝敬他们。”兰州一所幼儿园老师告诉记者,从入托起,课程中就穿插着“体会父母辛苦”的课程。
家长说:真正体谅的太少
不过在父母看来,真正能体谅父母辛苦的孩子并不多。“孩子之所以不能体谅父母的辛劳,原因在于孩子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辛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位母亲一针见血地指出。
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在4岁这个年龄段能清楚知道父母的职业,但并不能体谅辛苦,“不管我回来多累,儿子临睡前总要缠着我讲故事。不会因为妈妈今天上班太辛苦了,就自己看故事,不要你讲了。”不过采访中,也有80后家长表示,孩子懂不懂事,关键还是家长日常的教育。
专家说:父母以体谅之心对待孩子
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除了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孩子能够真正体会到父母养育自己付出的辛劳,更多的还是靠人生的历练之后得到的切身体验。
专家表示,为把孩子培养成拥有体谅他人之心的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父母自身要以体谅之心温和地对待孩子。同时,应充分理解孩子的心情,努力从孩子的视角来考虑问题。并且,夫妻俩还应阅读一些有关儿童心理成长的书,对孩子的心灵发育过程作一定的了解。另外,夫妻俩最好就打算怎样培养孩子的问题,交流一下各自的看法。教育部门制定专门的儿童成长标准,用以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但这样的标准只需要从宏观上进行指导,不应该为了所谓的教育效果而加入大人的功利性思维。
本报记者 刘佳
新闻推荐
西安培华学院首届卓越财会人才教改班开班 近日,西安培华学院首届卓越财会人才教改班开班,体现了该校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理念,自此将翻开教学的新篇章。该校教改班 “选取优...
兰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兰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