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母女两代人都搬进了新的经济适用房里 熊园 摄
商报讯 (记者 熊园 祁瑞龙) 拥有一套舒适的房子是许多城市低收入家庭的梦想。过去,对于一家三口挤在18平方米老房子里的朱彩萍来说,住上水电暖、燃气、有线电视等配套设施齐全的新楼房,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但在2012年的冬天,她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从18平方米到50平方米的家
冬日的阳光投入室内,感觉很煦暖。在朱彩萍新入住的经济适用房里,各种新款电器一应俱全,厨房与卫生间设施完善,干净整洁。“搬进新家都一个多月了,可是每当看着家里的陈设还是有种做梦的感觉。”朱彩萍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今年五十多岁的朱彩萍和老伴退休前都没有固定工作,收入也一直不高。过去的二十年,一家三口人挤在孙家台18平方米的老平房里。朱彩萍说,原来的老平房里没有自来水和卫生间,吃水还要去排洪沟对面挑。到了夏天,一遇到下暴雨,排洪沟就发洪水,人都过不去,家家户户都只能用大水缸,塑料桶储水吃。洗衣做饭都很不方便,冬天结冰时,因为挑水还摔伤过。”上厕所的问题更是头疼,去卫生间得去公共厕所,臭气熏天,天气冷时或是晚上都极不方便。那时候就想如果这辈子能住上楼房就知足了。
去年冬至节这天,老两口终于如愿搬进了50平方米的新家。
过去“沙发顶床用” 现在有了自己的小家
朱彩萍的女儿前两年也在同一个小区买了新房,她告诉记者,小时候由于家里空间太小,没办法支两张床,所以自己一直都是“沙发顶床用”,而且一睡就是20年。
那时候冬天都是生炉火取暖,由于睡的离炉子近,几乎每年都会因为吸入煤烟而出现轻度一氧化碳中毒而住院。“有自己的独立空间,那就更是奢求了。”说起过去的老房子,朱彩萍的女儿也是感慨万千。现如今,她自己也结婚生子,还有了属于自己的小窝,一大家人住在一个小区,相互照应也很方便。
保障房建设提速 “烂窝窝”变身舒适小区
昨天,记者在孙家台经济适用住宅小区看到,小区里道路平坦整洁,楼房林立,各项配套设施完备。朱彩萍告诉记者,过去孙家台就是个烂河沟,到处都脏乱差,冬天河道寒风刺骨,夏天垃圾污水横行。现在你再看,小区里有垃圾箱,物业公司还定时搞卫生、收垃圾,感觉生活品质一下子就提高了。过去想活动没地方去,大家聚在一起只能拉家常。现在,小区里不仅有健身器材,还有活动广场,生活每天都像吃了蜜枣一样,甜滋滋的。
“多亏了政府政策好,要是没有经济适用房,光凭着打工的钱,买上商品房估计是没指望的。”朱彩萍的老伴激动地对记者说,现在的生活自己特别知足,希望自己和老伴的身体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安度晚年。
2012年,兰州市将保障房建设列为为民兴办的实事之一,实施了“5322”工程,即配租5000套廉租住房;配售3000套经济适用住房;实施200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在新建商品房开发项目中配建2000套公共租赁住房。据记者了解,2012年,兰州市共配售经适房两批,其中第一批3881套,第二批,2904套,让不少低收入群体实现了居有其所的愿望。
新闻推荐
兰州市政协倡议——发言时讲短话讲真话讲新话“市上要求我们的会议要有新风,要弘扬务实精神,所以大家的发言一定要讲短话、讲真话、讲新话!”昨日下午3时,在政协兰州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
兰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兰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