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城关区食药监管理局获悉,该局从4月12日起对辖区早餐摊点食品安全进行专项整治,自5月起凡未取得《食品摊点登记卡》的一律予以取缔,取得《登记卡》的经营户若在一年内因食品安全被投诉、受到处罚较多的按照“末尾淘汰制”清出城关早餐市场。(相关报道见4月14日《兰州日报》五版)
早餐摊遍布大街小巷,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方便,很多上班族每天都会光顾,对于早餐摊的食品安全问题,其实顾客也心知肚明,比如用接钱的手直接拿食品、餐具不消毒、无证经营等现象,很多人已经见怪不怪,但为了省事方便依然每天去吃。然而早餐摊的问题远不止这些,食品添加剂含量超标,使人们入口的早餐成为垃圾食品、“有毒食品”,更令人担忧。规范早餐摊管理,守住食品安全的底线不容小视。
近年来,兰州市各级管理部门对早餐问题没少操心,曾经为解决居民的早餐难题,出政策、投资金打造早餐工程,扶持重点企业,搞标准式早餐示范等等,但由于餐食品种、经营布点等原因,结果却难尽人意。让百姓吃上放心早餐,当然是好事,为放心早餐创造条件,也是政府应尽的义务。但具体怎么操作结果却会有很大区别。
此次出台《食品摊点登记卡》制度,让我们看到相关部门充分注意到了流动摊点的潜力。事实证明,凡是流动摊点聚集的地方,总有旺盛的市场需求。对市场自发的秩序,监管部门应该避免大动干戈。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让取得《登记卡》的流动摊贩放心经营,不仅有助于解决市民“早餐难”问题,还能解决一些流动就业者的生计问题。而且这无需政府做太大的投入,只要在政策上加以引导,监管上加大力度,并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就可以了。至于早餐的价格,让它随行就市好了,市场能解决的事,政府无须插手。与其花费人力物力打造一个全新的早餐工程,不如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利用现有的资源解决问题。同时,为了吸引更多正规企业加入到早餐行业,笔者觉得还可以出台税收减免等鼓励性政策;对那些消费者有口皆碑、食品安全质量有保障的早餐企业,还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
早餐经营点从一个侧面反映着一座城市的风俗民情和城市性格。因此,只有尊重现实、尊重市场,让更多的市场主体充分参与竞争,让市民在更大的范围内选择自己心仪的早餐形式,才是广大群众最需要的。因此,让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既有交集,又各守其道,才能让早餐市场在健康的轨道上蓬勃发展。
新闻推荐
编者按在“五一”劳动节即将到来之际,本报推出“金城工匠”栏目,采访报道生活在兰州各行各业的“工匠”们,展现他们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崇尚专注、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让...
兰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兰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