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闻 永登新闻 皋兰新闻 榆中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兰州市 > 兰州新闻 > 正文

小心,以招聘的名义坑你

来源:兰州晨报 2018-03-15 05:34   https://www.yybnet.net/

随着春季的到来,招聘旺季、跳槽旺季也即将来临。求职者转战各种招聘会或者时时刷新各种网络招聘平台,为了找到满意工作可谓使出了“洪荒之力”。可是殊不知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落入骗子挖好的陷阱。那么,在应聘求职过程中如何才能有效识别招聘信息的真伪、有效避免落入招聘陷阱?

套路一:以招聘之名非法敛财

某些招聘企业利用求职者求职心切,在交保证金后没等到上班,就告知其招聘职位已满,钱也不会退还。更加隐蔽的收费还包括服装费、档案管理费、培训费等实际应该由用人企业承担的成本。而求职者很少有能通过后期的培训考核的,即使通过了,骗子也会用各种苛刻的工作环境和要求迫使求职者知难而退。

提醒: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向应聘者收取任何费用(包括押金或保证金),所以,那些任职初期需要先缴各种押金的公司是不合法的。而规模小、态度恶劣的中介机构,大都是想骗取求职者金钱的非法组织,遇到交钱时应提高警惕。

套路二:借试用期榨取廉价劳动力

具体表现为一些单位在试用期即将结束时,便以各种理由炒求职者“鱿鱼”。因为试用期的工资、福利待遇和正式录用后差异较大,而招聘的费用又微乎其微,利欲熏心的用人单位便通过无休止地“试用”来获得最廉价劳动力。

提醒:关于试用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早已做了规定,劳动合同期限少于6个月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5天;劳动合同长于6个月短于1年的,试用期不超过30天;劳动合同长于1年短于2年的,试用期不超过60天。找工作时,和有录取意向的单位必须签署一份就业协议书。

套路三:骗取个人信息

现在有很多贩卖个人信息的中介公司,为了获得更多更精准的信息,往往会在网上发布虚假招聘信息,吸引求职者前来。

提醒:要避免自己的信息被出卖,第一,求职者要通过正规大型招聘网站求职。第二,在选择应聘单位时要进行甄别。事先做一下功课,简单查询一下应聘单位的有关信息及网上其他求职者的评价。第三,在简历中不要过多透露与求职无关的隐私信息,以免被别有用心的人加以利用。

套路四:公司、职位、薪资等信息不实

很多公司会通过发布一些高职位、高薪资的招聘信息来吸引求职者,求职者来后却发现与所标注的职位或薪酬不符,或借此招聘一些没有合同、没有固定薪酬的推销员或保险经纪人,有的甚至还借一些大公司的名义来招人。

提醒:求职者虚荣心的作祟是遭遇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不要被听上去体面的职位所迷惑,仔细询问职位的工作内涵和细节,是求职者在与招聘者面谈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的。

兰州晨报/掌上兰州记者 窦虹艳 实习生 舒境柔

新闻推荐

3·15诚信医疗 为您的皮肤健康 “打假”

在我们社会中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敏感、自卑、遭受到周围人歧视的目光,而这一切起因于被一种顽疾所困扰——白癜风。解读白癜风诊疗的误区人们一直以来认为白癜风“易诊断难治疗”,殊不知在白癜风的治...

兰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小心,以招聘的名义坑你)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