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闻 永登新闻 皋兰新闻 榆中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兰州市 > 兰州新闻 > 正文

兰大校庆年·坚守篇 本报记者专访兰州大学教授林家英—— 坚守一甲子,无悔兰大人

来源:兰州晨报 2018-09-19 01:03   https://www.yybnet.net/

兰州大学110周年校庆logo林家英教授

以“坚守·奋斗”为主题的兰州大学110周年校庆年活动已于9月17日启动,今年83岁高龄的兰州大学教授林家英、兰州大学2018届历史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谭淇分别作为“校庆年”启动仪式现场《坚守篇》、《奋斗篇》的代表,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念书的时候,她是满腹诗词的才女;教书的时候,她是脱稿讲课的严师。从福建惠安到上海复旦,再到甘肃兰州,这是她成长、学习、工作过的时间最长的三个地方。即使是21岁大学毕业那年,初到兰州时迎接她的漫天沙土都没有让这个在沿海温润环境下长大的少女回心转意,而是毅然决然地选择大西北的兰州大学工作生活。这期间虽有沿海地区多所高校开出高薪要将她挖走,但她不为名利所动,受访时一句“我把青春都献给了甘肃,我舍不得这里,我现在退休了,还要吃甘肃老百姓种的粮食!”的玩笑话把自己也逗乐了。她就是兰州大学中文系教授林家英,一位才思敏捷极有风范,在全国学术界有广泛影响的大家。

根据事先约定好的时间,9月15日一个飘雨的上午,记者来到了林家英教授家。简单寒暄后,一位自我评价“倔强的老太太”与记者开始了两个半小时轻松愉快的交谈。

1三岁起吟诵古典诗词

谈起与诗词的渊源,林教授讲述了她的故乡——福建惠安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地穷栽松柏,家贫只读书”。即使是贫寒人家,也很注重人文的培养。在她三四岁的时候,父亲带着她吟诵古典诗词。那时候吟诵的都是一些短诗。到了四五岁就开始练习长诗了。从小受诗词陶冶,再加之闽南话保留着入声韵,所以吟诵起来节奏感特别分明。上中学的时候,老师知道她自小偏爱诗词,就专门指导。1952年高中毕业时报考了复旦大学中文系。

“上大学以前我没有去过北方,想象中北方的冬天很冷。所以,填写高考志愿时就选择了离家更近、环境和家乡差不多的上海。在当时每个考生可填报20个志愿的情况下,我选择了复旦大学中文系作为第一志愿。上大学后,我依然喜爱古典文学,尤其喜爱古典诗词。大学期间教学第一线的都是名教授,这些老师的教导,对我后来的古诗词研究有很大的帮助。”林家英如是说。

2为爱奔赴兰州大学

忙碌充实的大学学习之余,林家英也收获了爱情。她说:“1954年我大三那年,经同宿舍一位山东同学介绍,我认识了比我高两级的生物系寄生虫专业的于继岗,后来他就成了我的丈夫。当时,大学期间,他的家境很困难,但他的忠厚老实,对工作认真负责、对科研特别能吃苦的优点打动了我。即使是他毕业后分配到当时的兰州医学院工作以后,我们也一直保持着书信来往。1954年,他毕业那年,当时班上没有人愿意来到大西北工作,他是班长,于是就主动申请来到兰州医学院。1956年我毕业时,复旦大学打算让我留校,可他怕我不来,通过当时的兰州医学院出公函跟复旦大学联系要人,我来的时候,关系还在甘肃省教育厅,后来去办手续时教育厅的人主动问我愿意到哪个大学去,因为兰州大学和当时的兰州医学院只隔着一条马路,所以,我就选择了兰州大学。1956年9月,我到兰州的第一天,下火车后先生到火车站接的我,我记得很清楚还开玩笑地说:‘我来的那天,欢迎我的是漫天风沙!\’1956年冬天,我们就结婚了。”

就这样,林家英开始了她在兰州大学60多年的教学生涯。

3人生中的三个“第一”

林家英说,到兰大后她是一名助教,并没有马上上讲台。当时的中文系有一个规定:新来的助教要进修,要求她把文学史“打通关”,所谓“打通关”就是从先秦文学一直进修下来。先秦两汉文学史是当时中文系主任舒连景先生指导的,难度比较大,所以她又从头到尾把代表作作了注解,做了很多阅读笔记,定期地给舒先生看。

1958年,新成立的兰州艺术学院,兰大中文系也要并过去,称文学系,她给音乐、戏剧、美术三个系上文学课,这是她第一次登上讲台授课。后来,兰州艺术学院撤销,她又回到了兰州大学。而在兰大上的第一节课则到了1959年秋天,上讲台她给兰大中文系的学生上了《唐诗宋词选讲》这门课。

“我来兰大时,江隆基是校长,只在校园里见过,没有打过招呼。记得那是第三、四两节课,我上课有个习惯,一上讲台一定先要环顾同学,那天我看到江校长就坐在最后一排。那时候我才24岁,看到校长来听课,心里有一点点慌。但那时候我已经有教学经验了,很快就平复了紧张情绪,比较自如地讲完了一堂课。”

林家英的第一本诗集是1993年5月印刷的《雪泥鸿迹小集》,共收录各种题材、形式的作品335首,印了1000册,除自留的两本外,其余的都被她送给亲朋或是学生。之所以给诗集起这个名字,林家英颇有感触地说:“苏东坡有诗曰:‘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因为这本诗集收录的都是我的一些小作,我写诗有一个原则,那就是‘只因有感而发,绝不无病呻吟\’,所以这本诗集取了这个名字。”

4很厉害的老太太

林家英回忆说,“我带研究生的时候,很多兰大本校的学生说:‘这个老太太很厉害,不敢考!”兰州大学的本科毕业生考研究生时,很少有人选择林家英作为研究生导师。这并不是因为她的学识、水平不够高,而是因为她对学生的要求太严。

林家英不仅是兰大中文系教授,同时还担任甘肃诗词学会副理事长、甘肃省唐代文学学会会长、甘肃省政协常委兼科教文体委员会副主任、甘肃省文史馆馆员等职。因时间精力有限,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她挑选研究生非常严格,聪明和勤奋二者不可缺一,同时还要具备搞文学研究的素质和人文修养;她带的研究生只有10多个,最少的一年只有一个,最多一年有四个,报考她的研究生反而是外地考生比较多。

2003年退休后,她依然没有闲下来,兰大好几个学院邀请她去做学术讲座,她一般不会谢绝。她说:“我还是很愿意和年轻学生在一起,我觉得只要他们愿意学就很好。而且,诗词中的人文对学生的整个发展都很好。”

5“我在甘肃奉献了青春”

林家英说,改革开放初期,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有好几所著名大学都向她抛来橄榄枝,希望通过高薪将她挖走。但她并没有心动,而是毅然决然地选择继续留在兰州,留在兰大。她说:“那个特殊年代我也遇到过一些坎坷,但在甘肃在兰州,我得到了很多农民朋友的帮助,这里的老百姓厚道、淳朴,从1956年到2018年,这么多年了,我感觉自己已经变成一个甘肃人了。记得有一次省上开会时,有人问我‘听说你要调到南方了?我当时开玩笑地说:\‘没有这回事,我在甘肃奉献了我的青春,退休之后我还要吃甘肃老百姓种的粮食呢!’”

在这个跳槽是常事、坚守是奇迹的时代,很难想象有人一份工作可以做60多年。林家英淡淡地说:“既然来了兰大,有了自己的教学岗位,我觉得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坚守好教学岗位,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把教学工作做好就可以了。”这看似很平常的话语,却让我们看到了这个时代最缺少的一种东西,那就是不浮躁,不忘初心,坚守本分。

坚守自己的本分,坚守自己的内心,也是坚守自己内心最纯洁的那一方天地。林家英教授,一个来自南方的女子,一个名校毕业的高材生,一个陇原大地上一所大学的教授,恪守本分奉献三尺讲台一甲子,已经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坚守!

文/图 兰州晨报/掌上兰州记者武永明 实习生张志桃

新闻推荐

“吉娃娃”喜收高徒苗阜到场见证

兰州晚报讯(记者蔡宁祯)9月16日,兰州本土相声演员、德艺坊班主李治恒(吉娃娃)收了3位徒弟,陈艺诚、杨艺恺、张艺哲3人正式成为...

兰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兰大校庆年·坚守篇 本报记者专访兰州大学教授林家英—— 坚守一甲子,无悔兰大人)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