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孙理文/图
2018年,是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深化攻坚之年,是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自创区”)启动建设之年。截至去年年底,自创区和试验区生产总值预计分别达到397.7亿元、835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预计分别达到291亿元、401.8亿元。在项目建设方面,自创区69个招商引资项目实际到位88.54亿元,试验区194个招商引资项目实际到位720.8亿元。在创新主体培育方面,自创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296家,试验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将近400家。在科技产出方面,自创区和试验区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及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步增长,知识产权拥有量双双攀升,科技成果交易产出显著提高。在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方面,各建设主体较往年均有提升,其中,兰州高新区在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中新晋1位,位列全国第60位;白银高新区新晋2位,位列全国第121位。
兰白试验区工作稳步推进
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在科技部大力支持和上海张江鼎力相助下,甘肃省及兰州市各级科技部门围绕试验区年度工作要点,做了不少重点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其中,在兰白试验区内注重活动牵引,接续推进“六个一百”技术创新工程。着眼打造全链条创新集群,围绕加快重点产业技术应用推广、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等方面,接续实施“六个一百”技术创新工程,着力推进要素突破、产业突破和平台突破。省、市、区三级联动,建立协同机制,各任务单位坚决扛起主体责任,围绕既定目标任务,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全年累计开发新产品116个、完成重大科技成果159项、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7家、搭建创新平台132家、培育和引进创新团队150个,科技创新投入持续增长。
去年,甘肃省继续强化科技支撑,助推引领新产业新动能快速成长。积极对接甘肃省十大绿色生态产业,加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应用,率先落实成果转移转化直通机制,加速技术突破、成果转化和市场运作效率。有效发挥科技对产业支撑引领作用,推进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和市场规模有机结合,加快传统产业品质提升,促进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壮大,打造形成石油化工千亿元级和一批百亿元级产值产业集群。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通过月度统计调查,跟进解难帮困,一批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加速成长,战略性新型产业骨干企业培育实现“量”“质”双升。通过产业转型升级拉动,去年1至11月份,前四批43户兰白地区骨干企业销售收入达到311.1亿元,同比增长21.6%,较全部骨干企业增速高7.3个百分点。
此外,在兰白试验区内实施平台联动,着力提升创新创业服务载体功能。丝绸之路国际知识产权港正式挂牌成立,丝绸之路信息港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评审,“甘肃省自主创新试验示范创新服务中心”即将启动筹建。新建并认定一批专业化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及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推进各类创新平台进入发展快车道。省部共建中国兰州留学人员创业园稳步推进,创业就业孵化基地、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有效带动各类创客开展创业。全国双创周甘肃分会场等创新创业大赛和技能竞赛成功举办,帮助一批优秀创新创意获得市场支持。NSTL兰白试验区服务站全文服务量居全国第11位,被评为服务进步一等奖。目前,试验区共有各类服务机构722个,其中,研发平台351个、创新创业平台56个、科技服务机构60个、其他机构255个,初步形成从产品创意到产品生产全服务的科技创新孵化体系。兰白自创区启动建设进程顺利去年,甘肃省以及兰州市把自创区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加大资源汇聚和统筹力度,强势推进自创区建设进度。
首先是坚持统一领导。成立由省委书记和省长任双组长、省直有关部门和兰白两市为成员单位的自创区建设推进领导小组,兰白两市和两个高新区分别建立以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组织领导机制;结合机构改革,在省科技厅加挂“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牌子,在兰州高新区管委会、白银高新区管委会分别加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管委会牌子,形成“省统筹、市建设、区域协同、部门协作”工作推进机制。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深入自创区进行调研,并主持召开自创区建设推进会和领导小组会,研究重大问题,部署重大任务,为自创区启动建设提供了强有力领导支持。其次是优化政策供给。把政策先行先试作为推进自创区建设的根本保证,按照“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国家已出台的政策,积极学习借鉴兄弟省份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动对接上级主管部门争取定向支持和两市两区立足实际创新创造”四个维度,深入开展科技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省委省政府研究制定了《关于支持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从10个方面出台支持自创区建设的40项具体措施,省直相关部门据此正在研究起草配套创新政策和支持举措。兰州高新区量身打造“1+4+7”方案和政策体系,创新创业政策实现全覆盖。白银高新区研究制定10项先行先试配套政策,初步构成“3+2+10”创新驱动政策体系。最后是加大投入保障。统筹省级财政科技经费,多方争取中央资金扶持,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形成支持自创区建设的稳定投入机制。完善创新创业投资引导机制,积极推进科技投资集团组建运行,创新兰白基金市场运作模式和业务品牌,投入2.73亿元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创业投资基金设立白银科健创新投资子基金。兰白两市分别通过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建立自创区建设专项资金、发起设立各类创投基金等方式,持续加大对自创区财政支持力度。多方争取国家层面倾斜扶持,积极推荐兰州、白银高新区申报中央支持创新创业特色载体并成功获批,分别得到财政部下达2018年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预算各2500万元经费支持。同时,科技部拟在“改革发展专项”中专门安排750万元支持自创区建设。
兰白自创区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外为了激发自主创新内生动力,甘肃省及兰州市赋予两个高新区管委会省级经济管理权限,明确省级经济管理权限下放目录,对涉及自创区建设的各类行政审批事项,按照能放尽放原则,充分赋权放权。建立自创区与省直部门直通机制,实现计划直接上报、项目直接申报、财政直接结算、经费直接划拨、用地直接报批、证照直接发放、统计直接报送。在此期间,兰州高新区先后挂牌成立4个产业研究院和4个科技创新工作站为自主创新提供平台保障。与此同时,兰州市科技部门大力推进主导产业突破发展,积极发展优势主导产业,着眼打造特色鲜明、技术领先、效益可观的产业集群,兰州高新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兰州高新区新引进总投资134亿元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34个。未来将更突出两区建设示范效应
兰白自创区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去年全年,尽管试验区建设取得了一些阶段成效,自创区建设也取得了初步进展,但还存在诸多矛盾问题亟需研究破解。
试验区六年发展规划已经过半,前期攻坚尽管成效明显,但距规划既定目标差距依然不小。六个“试验主题”尽管取得实质突
破,但个别领域还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创新政策体系不够完善配套、支撑转型跨越的新型产业占比小、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市场化运用不够畅通、东西科技创新合作不够充分等问题还比较突出,还没有系统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成熟经验。特别是在自创区获批后,个别单位对试验区关心关注有所下降,统筹资源推进建设的力度同步减弱,影响了工作落实质量和预期目标实现。另一方面,自创区起步推动力度仍需加强。在工作指导上,有的对自创区推进机理研究不够深入,对“自主创新示范”核心主题把握不够深刻,在思维变革、政策突破上保守有余、创新不足,先行先试政策红利还未充分显现。在部门协同上,有的对自创区工作摆位不够突出,没有真正把自创区建设纳入“责任田”,共商共建、协同联动还不够积极主动。在服务保障上,受制于省情、市情特别是财政实力所限,对自创区倾斜扶持力度有限,不够解渴,与国家其他自创区特别是同年获批的浙东南(温州、宁波)自创区相比,差距明显,吸引汇聚省外创新资源的竞争力不足。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甘肃省及兰州市科技部门未来将更加突出两区建设示范效应,率先在省内抓好自主创新成果的推广运用。强化政策引领,以自创区为蓝本,从“核心区、覆盖区、辐射区、延伸区”四个维度明确自主创新政策的适用范围,指导省内其他市州研究完善推动本地区创新发展的有关政策措施,进一步拓展自主创新政策辐射空间,以自创区建设成效引领试验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以试验区突破发展引领兰州、白银两市产业转型升级,以兰州、白银两市科技创新改革引领全省创新驱动发展。
新闻推荐
【本报讯】(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王忠德特约记者王颖)5月14日上午,在兰州供电局门球场,2019兰州国际马拉松赛七里河区体育文...
兰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