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满足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和市民群众生活需求,促进城市经济繁荣发展,切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根据《兰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结合兰州市实际,兰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于近日下发《关于全面做好服务地摊经济的通知》。通知明确,服务地摊经济必须坚持“一个原则”: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在不占用盲道和消防通道、不影响城市交通和环境卫生、不侵害公众和他人利益、不影响污染防治、不毁损绿化和市政设施等前提下,科学划定区域、合理设定时间,有序开放城市公共空间,全力助推经济发展。
市城管委多举措助力兰州市经济发展
据了解,根据兰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下发《关于全面做好服务地摊经济的通知》,兰州市将对地摊经济实行“五个放宽”:既放宽占道经营在规定时间内有占道需求的企业、店铺可越门店经营;开辟自产自销农户绿色通道,合理增加设置瓜果便民摊点数量;精细化管理早餐摊点,适当扩大设置区域;放宽流动摊点在主干道以外的背街小巷、住宅小区周边允许流动摊贩进行规范经营;放宽便民摊点在住宅小区周边可进行修配锁、修伞、修擦鞋、缝纫织补等便民服务摊点经营;放宽促销活动大型商场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内可开展户外临时促销活动;放宽便民市场在满足周边居民日常需求和居民生活便利的条件下,可在相应区域适当增设便民市场。
同时采取强化“三项服务”,既完善信息服务及时公布设置的各类临时便民摊点及增设的便民市场信息。积极主动提供更加宽松、优质的营商环境,在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满足群众生活需要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加强管理服务加强管理指导,各类临时摊点免收占道费用,引导经营者落实市容秩序和环卫保洁措施,要求环卫部门加大清扫保洁和垃圾清运频次,共同营造既充满活力、又规范有序的市容环境。
坚持执法服务坚持柔性执法,服务为先的理念,在加强巡查的同时,以正面劝导教育为主,以督促整改、消除隐患为目的,对在经营活动能及时纠正的轻微违规行为,酌情减轻或不予处罚。
小商品让空旷的马路有了烟火味
近日记者对兰州市的地摊经济进行了调查采访。记者首先来到了五里铺,在“华邦”楼下的马路上,在写着“春暖花开,山河无恙”和“复业复商”红色大棚里,有二三十家商户在这里摆上了各自采购来的小商品。有袜子,有衣服鞋帽,也有首饰礼品和手机套,琳琅满目,目不暇接。这里有商家的吆喝声,也有商户和消费者讨价还价的窃窃私语,一派“生意兴隆”的景象。在这里卖衣服的小王说:“要是天气好点,一天能卖出去上百件,不过也说不准,有时好点,有时不好。”问及收入时,小王毫不保留地说:“一个月下来,四五千元的收入有,不过就是辛苦点。”在一旁卖鞋帽、袜子的魏女士说:“不要小看我们摆地摊的,一个摊子能养活一大家子人。一天赚上100元,一个月就是3000元,在我国经济急需复苏的情况下,地摊经济所具备的活力,能有效拉动内需。毕竟地摊经济最大的特点,就是方便实惠。人们需要特意跑一趟超市购买的商品,现在就在家门口摆着,价格也不贵,说买就买了。其实,地摊经济大多是小本生意,摆摊商贩通过售卖手中的商品获得收入来源,资金流动快,商贩能短时间回本,对于消费者而言,买地摊上的东西方便实惠。”
据了解,这些商户大多都有实体店,受疫情影响,商场人气低迷,来到门外摆摊,不仅打开了销路,增加了收入,还能宣传店面。
在张苏滩,记者看到马路上有10多家蔬菜水果摊子在这里摆放,早上出去散步的市民经过摊点,或多或少都要买点蔬菜或者水果的带回家。市民刘先生说:“这儿卖的东西是早上摘的,可新鲜了。在不影响市容、交通的情况下,确实对老百姓而言感觉挺好。便民市场上销售的瓜果都是农民现摘的,有了固定的销售场所,农副产品有了销路,群众饭桌上新鲜的蔬菜水果也有了保障。”市民冯女士说:“不用专门去菜市场里买了,走路就捎着回来了,我刚才买了两斤草莓,还比菜市场便宜。”
退休在家的王老师说:“在疫情发生之后,不少人处于待业状态。地摊经济的复苏,也将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但地摊经济的管理难度相当大,商贩们只要一辆小推车,就能四处游走,在路边摆摊经营,一方面影响市容市貌,另一方面流动性大,不便管理,因此无法合法合规化。现在重提地摊经济,可以说是一个进步。对于一些待业在家的群众而言,地摊等于给他们多了一条就业的道路。”“从松绑‘地摊’说来,占道经营、流动商贩等以往被认为影响市容并屡遭整治的行为,将被宽容以待。对于很多人来说,此举无疑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在疫情影响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这样的政策值得点赞。”王老师如是说。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马进帅文/图
新闻推荐
6月6日晚,“乐动金城声醉兰州”2020年黄河之滨音乐展演在亲水平台正式拉开帷幕。在为期120天时间里,应邀到场的国内及本地...
兰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兰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