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截至7月20日,榆中县经过多方努力募集善款252万多元,救助贫困学生2000余人次,建立希望小学2所,资助金额56万元,走出了一条多姿多彩、硕果累累的希望之路。”近日,记者从榆中县教育局获悉,该县自“十一五”以来,通过充分挖掘自身资源,整合各方力量,积极扶植、振兴当地教育事业,利用“希望工程”撑起了基础教育半边天。
今年上半年,榆中县团委希望工程办公室积极筹办各项事务,争取到上海真爱梦想项目款20多万元,分别在榆中三中和一悟小学建成梦想中心2家。并利用争取的40万元资助金改扩建中连川希望中学,使数百名学龄儿童重返校园,接受国家义务教育。与此同时,兰州大学毕业生在走出高校进入社会的同时,也纷纷加入到这个播撒希望的行列中,组成青年志愿者服务团,在三角城乡高墩营村建立了全省首家以“关爱农民工家属”为主题的“蒲公英”社区,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关爱农民工家属活动。他们利用课余时间,为当地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家属,开展权益维护、法律普及、困难帮扶、教育培训、心理辅导、亲情沟通等服务活动。为了扩大影响,兰州大学在马坡乡哈班岔村成立了毕业生党员实践基地,开展“大手拉小手”主题活动,捐赠衣服500件、书刊130册、鞋50双、文具6套、书包7个、体育用品50个,现金5200元。每位毕业党员决定将第一个月工资中的200元捐赠出来,设立教育基金,帮助该村单亲学子和贫困学子完成学业。这种全新的帮扶模式实现了由物质援助向精神救助,由普遍救助向重点培养的转变,为榆中县的希望工程注入了新鲜血液。
新闻推荐
【本报讯】8月19日,全市“百合计生服务”特困计生家庭救助活动在榆中率先启动。当日,对于榆中县的167户计生家庭来说是一个好日子。因为当日他们收到了来自市、县计生协会“百合...
榆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榆中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