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尾菜”是全国蔬菜产业的一个共同的话题,但对于在短短几年内因高原夏菜出名的榆中县来说,它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8年时间,榆中县也在“尾菜”治理中上下求索,历经了简单的填埋处理、沤肥处理、科技处理等,但作为蔬菜产业其中的一个链条,只有在做强做大高原夏菜产业的基础上,才能使“尾菜”治理成为其中的一个环节被科学化处理。通过最近一段时间的整合和探索,榆中县借力打力,通过多举措、借全国之力,正在把高原夏菜产业从生产、加工、销售、运输等每个环节做精、做细,使这一产业真正走上产业化。
探寻“尾菜”源头
粗放型生产是主因
9月16日,记者在定远镇瑞泰菜库看到,3斤重的大白菜在检菜员手中,仅仅5秒时间,就被瘦身为1斤的娃娃菜,举刀落刀之间,新鲜水灵的菜叶纷纷落地,贬为尾菜,空旷的场院里铺满了近2米厚的废弃菜叶。据承包菜库的老板反映,80%的尾菜将运往定远镇蒋家营村的一个垃圾处理场,他们每年向菜库支付3万元的管理费,做处理尾菜之用。在菜贩子眼中,尾菜不仅没有给他们创造价值,反而增加了经营成本。俗话说,垃圾只是放错地方的资源,难道这些尾菜只能作为垃圾?
自2002年起,榆中县高原夏菜种植面积从最初的3万亩发展到28万亩,蔬菜种植让当地17个乡镇的农民找到了致富之路。经过9年的辛勤培育,这个新兴的朝阳产业在榆中迅速崛起、膨胀,高原夏菜创造了年产7亿的产值和占据全国30%的市场份额。由于高原夏菜急速的发展,同时也制造了每年60万吨的尾菜,给榆中蔬菜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困惑。正如榆中县县长王林所言:“发展的问题要用发展的眼光和办法来解决。”“尾菜”是伴随着高原夏菜产业发展而积累起来的,必然要回归到生产的源头来破解,也必然依靠产业的发展来化解。
榆中蔬菜产业的发展壮大得益于该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这里地处西北内陆,平均海拔3400多米,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最适宜大陆型花椰菜的生长,而且每年南方蔬菜青黄不接的6至10月,正是高原夏菜的生产旺季,作为反季节蔬菜弥补了市场空缺,榆中高原夏菜从诞生之日起就被定位为外向型蔬菜,它的市场主体不在本省,而在南方城市甚至更远的海外。相比较市场的多元化和集约化,以单一种植为主的榆中蔬菜产业处于弱势一方,这种产地和市场严重分离,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榆中在市场上的被动处境。
粗放型生产是大量“尾菜”囤积的另一个主要因素。9月16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榆中县定远镇蒋家营村的高原夏菜尾菜集中回收点——一个利用天然沟壑形成的垃圾坑,这里集中了全县80%的尾菜废弃物,经过反复的囤积、发酵,底层的“垃圾”腐朽为污泥,四处蔓延,污水横流,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这种恶性循环归根于高原夏菜的粗放型生产。榆中县境内现有从事蔬菜储运的私营企业30余家,每个企业下属10—20间冷库,按每个冷库每年3万的管理费计算,300间冷库每年有尾菜处理费用近千万,针对60万吨的尾菜并不是多大的难事。然而,菜库的经营者是怎么处理尾菜的呢?记者在现场看到,每家菜库都雇用了一批精明能干的检菜员,他们仅用手中的一把菜刀,负责将菜农运来的“毛菜”加工成“标准菜”,整个过程只需5秒。
在生产环节,菜农只对上级的菜贩子负责,保证按时足量地将蔬菜交到他们手中,并不制造尾菜;在储运环节,菜贩子只对市场负责,按照市场需求生产商品,在他们眼中,尾菜没有任何利用价值,跟“垃圾”无异,对他们而言,他们只是按规定缴纳3万元的尾菜管理费,并没有处理尾菜的义务。对于菜库来说,收取了3万元的管理费后,只是雇佣了一辆铲车,将废弃菜叶运往集结地了事。
蔬菜销售渠道单一挤压了“尾菜”的升值空间。作为一个国家级扶贫县来说,榆中是名副其实的种植大县,但从生产加工能力看,并不是蔬菜强县,每年近8亿元的产值完全依靠盲目的扩大种植面积来维持。据介绍,榆中高原夏菜现已在全国各省会城市建立了蔬菜直销点,供菜渠道均为当地的大中型超市。作为专供超市的商品,必然在包装、加工方面有严格要求。兰州“顺鑫”牌高原夏菜的销售方为杭州市的15家超市,按照超市规定,上架娃娃菜必须为嫩黄色菜心,杭州市民也只能购买经过“特殊”加工后的精品菜。据了解,这些“入市”娃娃菜每颗售价在4.6元以上,是市场最高价。
制定“尾菜”治理方案
变废为宝 循环利用
自央视“尾菜之困”系列报道播出后,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雪片般飞往榆中县农业局主管蔬菜的副局长白守孝的案头。据介绍,自9月5日起,他们开通的热线电话每天可收到各地来信20多条。同时,经作科科长腾辉开通了“尾菜”微博,随时随地征集尾菜的处理方案,解答热心网友的各种疑惑。
“我在短短的10天内接到了200多个从外地打来电话支招‘尾菜\’处理的电话。”9月16日,记者在白守孝的办公室里半天没接上话题,他正在接一个来自山西运城市袁曲县70多岁高龄的高级畜牧师吕林荣的电话。记者注意到,白守孝与这位热心的专家在电话里足足谈了30多分钟,话题就是如何治理“尾菜”。“8年来,我们一直在探索‘尾菜\’循环利用的办法和途径。”据白守孝介绍,从2003年到2006年期间,榆中县农业部门主要采取集中倾倒掩埋的方法处理,2007年开始,技术人员在探索试验研究过程中,进行了还田试验、沤肥试验。特别是自2009年开始,“尾菜”治理被列入省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研究利用和重点扶持项目。
9月19日,省科技厅重大科研专项研究利用和重点扶植项目——兰州高原夏菜剩余物资源化利用专家组成员一行赴兰州宏利蔬菜有限公司和榆中县高墩营集中连片堆、沤肥池核心示范区进行实地考察。项目组成员一致通过了以下两种处理方案,即由甘肃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杨富民教授负责实施的饲料加工机械化作业和该学院晋小军教授负责实施的田间堆、沤肥技术和菜叶还田技术。
机械化方案已完成了前期的试验论证,日前在兰州宏利蔬菜有限公司上马了一款饲料加工设备,通过对高原夏菜尾菜进行清洗、打浆、压榨、脱水,生产出具有可观经济效益的动物饲料。该套设备主要针对集中于库区的尾菜,日消化蔬菜剩余物50吨,生产成品饲料5吨。另外,堆、沤肥技术和菜叶还田技术以田间蔬菜剩余物为原料,通过肥料化利用,最大限度解决田间环境污染。截至目前,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已建成并发挥效用的堆、沤肥池225个,在今年6至8月间解决了400亩蔬菜剩余物,其中在三角城高墩营村集中连片堆、沤肥池核心示范区建成普通和永久堆肥池26个,在清水驿、和平、定远等乡镇建成普通沤肥池46个,与甘肃农业大学合作建成试验沤肥池103个。
菜叶还田技术将地头收集的新鲜菜叶用微型旋耕机结合深耕翻地埋入地下,并按一定比例配施碳酸氢铵,达到尾菜清理、养分还田的目的。
开展治理“尾菜”行动
出台强硬措施 做强夏菜产业
据了解,榆中县每年60万吨的“尾菜”60%产生于田间,这些“尾菜”主要分布在田间地头、乡村公路和房前屋后,在雨水和高温天气的作用下,成了污染环境的“头号杀手”和“最大的公害”。另外40%产生于蔬菜保鲜库的加工和运输环节上。为此,榆中县出台了12条强硬措施,直指“尾菜”治理。
马坡乡是榆中冷凉型蔬菜出口创汇基地,随着蔬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同时也产生了大量蔬菜废弃物,已严重影响到全乡冷凉型蔬菜种植的健康发展。为解决蔬菜废弃物污染环境这一严峻问题,该乡从8月18日开始,对全乡蔬菜废弃物开展了集中清理活动。在集中清理过程中,该乡围绕营造文明、整洁、优美、健康的乡村环境,开展了全民清理蔬菜废弃物活动,同时专门成立了集中清理领导小组,将全乡干部分为两个工作组,分东西两个片,乡政府主要负责人亲自带队,组织乡、村干部对公路两旁、田间地头、水渠旁乱堆乱倒的蔬菜废弃物进行彻底清理掩埋。截至目前,共出动车辆30多台次,清理蔬菜废弃物8吨。同时每个村确定了1-2个蔬菜废弃物倾倒点或掩埋点,确定的地点远离了水源地和人群居住地,各村建立了台账上报到乡农业服务中心建档备案。
定远镇是目前高原夏菜的集散地,每年从这里有10亿公斤的蔬菜走向全国,所以也成了“尾菜”重灾区。该镇从9月16日起利用一周的时间开展了以村社、蔬菜企业、农户为主体、以“尾菜”治理为重点的环境卫生大整治行动。蒋家营村胡家沟是“尾菜”集中垃圾场,在这次集中清理整顿过程中,镇政府规划建设集中“尾菜”处理场,由蒋家营村所在地菜库集资,投资40万元由镇村负责实施,建成并硬化了1000平方米的垃圾台,埋设排污管道300米,并安排专门人员、配备设备对“尾菜”集中掩埋无害化处理,防治蔬菜废弃物腐烂污染环境,确保“尾菜”有地方倾倒,有专人管理,不造成环境污染。
榆中县农技中心技术人员为有效解决问题,根据“尾菜”现状,积极开展试验研究,经多年探索,目前已试验成功蔬菜废弃物肥料化利用技术。有沤肥技术和还田技术,结合甘肃农业大学研发的堆肥技术,目前已进入小范围推广阶段。施用堆沤肥和还田后土壤测定结果表明,能增加土壤肥力,并补充土壤大量微生物菌群,给农作物带来肥效持久而稳定的氮、磷、钾及钙、镁、硫等有机态肥料,土壤残留农药没有检测出,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特别是通过蔬菜尾菜肥料化利用技术,有效解决了蔬菜尾菜(废弃物)的突出问题。榆中县农技中心蔬菜站高级农艺师杨海兴介绍,目前重点有三种处理技术:沤肥法、堆肥法、直接还田法。
9月19日,记者从榆中县政府获悉,自16日开始,榆中县政府组织农业、环保、卫生、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等部门组成联合督察组对全县蔬菜主产区的整治情况进行督查。督察组先后来到榆中县三角城、连搭、定远等乡镇,对蔬菜生产乡镇内的村庄周围、公路沿线、田间地头、水渠边、蔬菜收购场所、废菜叶倾倒地点和蔬菜仓储企业的废弃物治理情况进行检查。
据了解,榆中县为了彻底治理“尾菜”,把高原夏菜产业做大做强,拟在定远镇建设“兰州高原夏菜产业园”。据县政府负责人透露,该产业园将在激活高原夏菜产业集团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企业和蔬菜协会的作用,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入股、市场运作、资源共享”的原则,进一步整合资源,积聚力量,由兰州高原夏菜产业集团公司出资2亿元,规划面积1500-2000亩,建成管理规范、服务优质、功能齐全、方便群众的兰州高原夏菜产业园,逐步形成西北最大的物流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
该产业园将包括蔬菜配送中心、信息中心、交易中心、资金结算中心、仓储中心、检测中心、蔬菜废弃物处理中心和能容纳2000个停车位的大型停车场。其中“蔬菜废弃物处理中心”将采取三方面的措施积极推进废弃菜叶再利用工作。
新闻推荐
完善补贴政策 加大推广力度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调研兰州市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应用情况
【本报讯】9月21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深入兰州市榆中县连搭乡石头沟试验基地,调研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应用情况。他指出,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是旱作农业的重大创新技术,下...
榆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榆中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