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闻 永登新闻 皋兰新闻 榆中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兰州市 > 榆中新闻 > 正文

草根画家的孤独坚守

来源:兰州日报 2011-09-06 02:36   https://www.yybnet.net/

□穆海迪

夏日的一天,赵秀花像往常一样,要步行一个小时去野鸡沟社的清真寺做画工。她家在连搭乡南山顶上一个叫尤阜山的小村子。由于路陡,我们的车几次熄火,而她每次都要步行40分钟才能坐上去县城的公交车。站在光秃秃的高岗上,县城的楼宇街道一览无余,然而,近在咫尺的县城没有她的家,山巅上的小屋是她唯一的归宿。

今年,赵秀花作为连搭乡妇女代表参加榆中县庆三八女性才艺展示,这是她第一次面对摄像镜头,第一次在电视里露脸。在20分钟的展示里,没有动人的舞姿、甜美的歌喉,这个爱美的女人娴熟、安静地“打扮”着自己的牡丹,将自己的美丽梦想融入到一抹殷红里,无声艺术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

2005年,丈夫因伤致残,她成了家里唯一的劳动力。一面是年迈的父亲,一面是两个念书的孩子,沉重的担子逼着她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除了庄稼人的本行,画画是她唯一的爱好。那时,石头沟、秦启营一带,几乎好多村庄都有专门从事“庙活”的民间艺人,以彩绘、塑像为生,他们被世人称作脚手架上的艺术家,带着画笔走南闯北的“麦客”,收拾好心情的赵秀花终于踏上了这条充满艰辛的“淘金路”。同年,她加入了榆中县老年书画协会,除了农民,她的另一个身份是“会员”。

赵秀花卷着一捆地膜往家走,她家的地零散不集中,覆膜机施展不开,以致起垄、铺膜、施肥、喷药,每一道工序她都要亲力亲为,一个人铺完6亩地膜,老爷们都要咬牙干。

走进她的家,西面墙上的一幅牡丹四条屏格外醒目,这是她最得意的作品,也是家里最值钱的东西。东面靠墙摆着一个用废旧钢筋、木板支起来的桌子,桌面铺一张画毡,这是她每天画画的地方。赵秀花站在画案前,娇小的身躯立刻伟岸起来,她小心地摊开宣纸,像大厨般摆好各种“佐料”,握笔的刹那,那份安静和专注,眼前的她不再是手把禾苗插满田的泥腿子。赵秀花告诉我们,为了节省纸张和颜料,这几年才敢在宣纸上画,以前都是毛笔蘸着白水在报纸上比划。

每年春节过后,她和年迈的父亲一道,忙完地里的农活,安排好卧病在塌的丈夫,就独身一人去县城或者更远的省城打零时工,从春寒料峭到白雪皑皑,年复一年,春夏秋冬,远离城市和现代文明,劳作在没有人烟的深山古寺里。

今年,她给野鸡沟社的清真寺画廊子,每天能挣110块,这是榆中画匠行当的最高工资,因为有美术功底,塑像、彩绘、和色、刷漆、刮腻子、打底砂,雕梁画栋,花鸟鱼虫,全套的活计没有能难倒她的。

寺庙里的画活不同于其他画活,譬如彩绘,一切都得严格按照古建寺庙的建筑形式严格进行,“旋子彩绘”、“苏式彩绘”、“和玺彩绘”,一点也不能含糊。旋子彩绘的主要特点是在梁枋的藻头部位使用带漩涡状的几何图形彩绘,叫做“旋子”(或称旋花),各层花瓣从外到内分别称“一路瓣”、“二路瓣”、“三路瓣”、“旋眼”(或称旋花心)。旋子以“一整两破”为基础,以藻头的长短增加或减少旋花瓣,实地按照梁枋的宽窄,长短比例在等长不等宽的同间木构中取得纹路的协调统一,其中的个别中心部位还包括贴金,以求得整个梁坊的整体装饰统一、典雅、富丽。而且无论“旋子彩绘”、“苏式彩绘”、“和玺彩绘”的装饰色彩,必须要用传统的矿物颜料一笔一画扎扎实实绘制,来不得半点信笔游龙,艺人称之为“硬妆”。只有这种传统的匠人式的硬妆装饰的寺庙,才能经得起风吹雨打的岁月考验。

每天天不亮,赵秀花就踏着月色出门了,在简陋的脚手架上风餐露宿,时而蜷缩在廊柱间描绘,时而仰头悬笔作业,忙起来连喝水的功夫都没有。7点收工后,退下工服,洗净泥泞,她仍要给自己留两小时的画画时间,她舍不得日子一天天白白流走。在尤阜山的山顶上,有一盏烛光彻夜常明,那是她守望“星空”的眼睛。

就在丈夫出事的那一年,她加入了榆中县老年书画协会。就像漂泊的扁舟找到了岸,迷路的孩子找到了家,默默无闻的赵秀花珍惜每一次上课时间,珍惜每一个和同行交流的机会。她的启蒙老师、“牡丹王”毛富贵就是在这里和她结缘的。“我带过的学生中,赵秀花的条件最差,又要干农活,又要打工挣钱,她画牡丹完全从零开始,努力到这个程度,花了番心血啊”,在他的印象里,赵秀花没有缺过课,每次上课都带作品让他修改。白牡丹的画法是毛老的保留项目,它不仅要求画者有扎实的功底,还需精到的用笔,是初学者难以企及的高度,赵秀花接触白牡丹只有两年光景,火候却已达七八成。

小有名气的她开始受邀参加各种书画展,为了省下几十块钱的报名费,她很少参加。加入市美协后,经常有人慕名找到尤阜山上。再后来,省台《收藏》栏目要为她做专题片,她婉言谢绝了。

没有学习参考资料,一切全装在赵秀花的心里,不懂色彩、造型,毛老的一张作品她看了又看。毛富贵说,好的作品讲究形神兼具,画牡丹就像画人物,五官好安插,表情难把握,关键在“用笔”。为了表现“百花之王”雍容华贵的气质,赵秀花不放过任何一个小细节,每一片花瓣的颜色、姿态、布局,她都要用心揣摩,满腔激情凝于一笔。她家中的牡丹四条屏深得毛老精髓,珠圆玉润,丰姿绰约。

现今,有的人成天挟了画笔印了名片,到处走江湖,而赵秀花仍在埋头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朴素的赵秀花只有一个朴素的心愿,等两个女儿成家后,能去趟“牡丹之乡”——菏泽。

她家里有一个脱了油漆的木柜子,里面珍藏着她7年的心血,说起每幅画的创作过程,赵秀花如数家珍,小她5岁的妹妹告诉我们,“我宁可多种几亩地也不靠这个吃饭,画画太苦了,顶不了饭吃”。除了画画的桌子、装画的柜子,赵秀花的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什。岁月悄无声息地带走了她的青春,却留给她一个无边无际的生活梦想。

离她家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叫贾得玉的老人,他的山水画远近闻名,《兴隆胜境》在1983年获文化部全国画展二等奖,此奖至今还保持着榆中美术界的最高记录。他们同村,都是地道的农民,他们同命运,都与书画结缘。德高望重的贾老先生带着众乡亲的重托在兰州的繁华地段挂起了“兰州市书画研究院”的牌子,在为书画同仁们开疆扩土的同时,他也不忘提携年轻有为的后生们,尤其是跟自己同村的赵秀花。画院成立后的第一次画展,赵秀花的牡丹技压群芳,获得美术类二等奖,奖金2000元,这是她兰州读书的大女儿半年的生活费。踏着前辈的足迹,赵秀花希望自己终有一天能完成自己的华丽转身。

7年过去了,大女儿考上了省内一家美术院校,家里的6亩庄稼依然葱葱郁郁,赵秀花的画挂到了市博物馆的展厅。尽管她还是农民,尽管她依然清贫,但提起当年的选择,她没有遗憾。2006年,赵秀花加入兰州市美术家协会,2007年,她的美术作品在“兰州市第二届农民艺术节”获美术类一等奖。

如今,赵秀花又多了一个身份——兰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但是,除了家里珍藏的画作和一颗虔诚执著的心,她依然两手空空。

作为一个“草根”,崎岖的艺术之路并不能带给他们生活上富足和为人的尊严,作为一个没有任何生活保障的农民,她能享受的社会资源十分有限,生活的重担接踵而来。不知有多少个赵秀花为了生计不得不丢下心中的“爱”,但是,在她们的心里,永远有一条通往艺术殿堂的“星光大道”。

新闻推荐

市领导慰问榆中县一悟小学教职员工

【本报讯】 9月7日,在第27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市委常委、榆中县委书记周学海来到一悟小学,看望慰问教职员工,并代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向长期以来默默耕耘...

榆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榆中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草根画家的孤独坚守)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