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新闻 犍为新闻 井研新闻 夹江新闻 沐川新闻 峨边新闻 马边新闻 峨眉山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乐山市 > 乐山新闻 > 正文

杨家镇关帝庙:“东乡农民运动”的历史见证

来源:内江日报 2014-10-26 02:02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实习生 晏治权

在东兴区杨家镇,有一座庙宇叫做关帝庙。近日,笔者来到关帝庙,看到残存的戏楼木梁腐朽不堪,楼顶开了几个偌大的“天窗”,四处堆满杂物。但这样一个破败的庙宇,曾记录了一段轰轰烈烈的历史:1929年12月22日,杨家镇(原杨家乡)位于场镇上的关帝庙内,聚集了几千人,他们高呼:“打到贪官污吏!”“取消苛捐杂税!”等口号,震天动地,之后,戏台轰然垮塌……震动川南、影响全川、波及全国的内江东乡农民运动拉开序幕。

1

石录云的记忆碎片

据杨家镇政府提供的资料介绍,现存的关帝庙戏楼,是一座始建于清代光绪年间的木质穿斗结构四合院建筑。1929年以前到上世纪60年代初,它还较好地维持着原貌,毕竟它是年代久远的木质建筑,在“无一次较大修缮”的情况下,接受着时间的剥蚀。

石录云出生于1939年,从1960年起,他被安置住在关帝庙戏楼的耳楼中,距今已经50多年,戏楼就是他的家。如今,他已儿孙满堂。

随着场镇上一些老者的离去,现在已几乎无人知晓1929年以前关帝庙的场景。石录云从父辈口中得知一些关帝庙以前的历史,但这些记忆是模糊的、碎片化的。根据这些记忆的碎片,笔者大致得知,1929年左右的关帝庙,正殿、戏楼等建筑物均完好无损,戏楼前的场坝中,有两棵和关帝庙同龄的硕大黄桷树,“需两三个成人手牵手环抱”;那时还有盛大的庙会、集会,每逢此时,关帝庙人山人海。

石录云回忆,解放后,关帝庙内曾兴起市场,一度成为杨家镇最热闹的场所。他说,戏楼里经常唱戏,川剧、话剧,什么都演,一唱起来,白合、永福等周边几个乡镇的人都会过来看。他还记得,当时要收门票,3元一张,而他住在戏楼里,是“免费看”,唱得最久的一次,连续唱了46天。

2

1929年的东乡农民运动

有关关帝庙的记忆,要问哪一件事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知情的人会告诉你:1929年的东乡农民运动。

有关档案记载,1929年12月22日,东区团总陈书元等人到杨家乡监督查账,当天正好杨家乡逢场,查账地点设在关帝庙。农协会事先已有准备,县委组织了杨家、石子、白合、苏家、高梁、观音滩(现顺河镇)等六乡镇约3000名农协会员,每人身藏一杆三角小旗,曾莱、曾旭东和周执中三人混杂于群众行列中,暗地指挥,闵乐山、陈文山、陈清廷等人则出面公开领导。事前规定了见举旗就开始游行的暗号,布置了暗哨监视敌人,还安排了撤退路线以防发生意外。

上午10点,查账开始,农协会员有组织地集中在关帝庙的坝内,赶场的群众也有不少人围观看热闹,整个关帝庙戏坝内挤满了人,戏楼上坐有“查账团”人员和乡团总刘芳杨、副团总王奉宜、财务收支周俊卿、乡团练大队长夏庭光、东区团总陈书元和他的四名侍卫,以及团丁二三十人,持枪守卫,气势汹汹。在清账过程中,陈文山、陈清廷等人在楼下高声说:“今天大家来算账,你们一定要搞归一(清楚之意)。”夏庭光站在楼上大声说:“嗨,你们闹啥子!”这就激起了群众的不满,高呼:“打倒贪官污吏!”“取消苛捐杂税!”“不准再收五亩以下地亩捐!”……呼完口号,大家又静了下来,等待查账结果。

上午11点左右,查账结束,“查账团”公布了结果,周俊卿极力申辩,均被农协会员据实驳倒。这时,陈书元又站出来,代为申辩,说周俊卿经手的亩捐谷,收支差额没有一千五百余石那样多,这就更加激起了农民的愤怒,纷纷高呼“打倒周俊卿吞食农民血汗!”“打倒贪官污吏!”……夏庭光提起手枪,走到台口,凶神恶煞地说:“你们要做啥子!黄泥巴脚杆,是对的,就给老子上楼来嘛!”话声刚落,陈文山把旗子拿出,举手一挥,大吼一声:“给他冲上去!”顷刻间,愤怒的人们如猛虎般地冲上戏台……由于楼朽人多,经不起这般压力,有三根楼梁被压断,楼板坠落下来,尘烟四起。这时,大家把身藏的小旗拿了出来,插在后颈衣领上,上面写着“农民协会”等字样。怒吼声、口号声响彻云霄,团总团丁吓得面如土色,纷纷跑回乡团练局驻地三圣宫。

至此,东乡农民运动阵地随即转向三圣宫。记载显示,为了达到这次斗争的目的——免缴五亩以下地亩捐,经曾莱、曾旭东和各乡农协负责人商量决定,要求团练局派人出面答复农民的要求,结果由副团总王奉宜出面答复,免征五亩以下地亩捐,斗争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作为东乡农民运动主战场,关帝庙理所当然地成为了革命遗迹,它承载着历史,走向现在。

3

老书记与关帝庙

王文章从1980年调任杨家乡(现为镇)党委书记至1997年,现年78岁的他已经退休17载。对关帝庙这个“老古董”,他了如指掌。他告诉笔者,小的时候就从父亲口中听说关帝庙的历史,他的父亲就是一名农协会员。

王文章说,上世纪80年代,关帝庙的正殿、戏台等都是完好的,到90年代逐渐破损。在会上,他多次要求,关帝庙不能拆,要好好保护。1995年,王文章当选市人大代表,在人大会议上,他的提案里总会有一条:保护关帝庙。退休17年来,王文章写了不少与关帝庙有关的文章,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为《杨家乡志》的编撰贡献力量。

笔者采访时,恰逢杨家镇赶场。走在杨家镇的大街小巷中,店铺老板、茶馆里喝茶闲聊者、赶集者,见到王文章,纷纷热情招呼:“王书记,来了哇!”王文章总是报以微笑,口中不停地回复 “你好”。人们对他的尊重,不仅因为他是老书记,更因为“他关心杨家镇,关心关帝庙”。王文章说,每次赶场,他都会去看关帝庙,对这个在岁月中逐渐衰败的“老古董”,他有深厚的感情。

王文章的家位于离场镇两公里外的金银村。脚刚跨进家门,他不歇一口气,奔进里屋抱出一大叠和关帝庙有关的资料。墙壁上,挂着几幅他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拍摄的与关帝庙有关的照片。其中1985年拍摄的那张,照片中,一棵粗壮的黄桷树矗立在戏楼前的院坝里,戏台仍在;1990年拍摄的那张,一个身着灰白西装的高大男人站在四人中间,王文章说,那个男人是个台湾人,那次专程回乡探亲,照片上,戏台依然存在;1997年拍摄的那张,黄桷树与戏台已然消失。王文章说,戏台于1995年修建学校时就已拆除,同时被拆除的还有关帝庙正殿。

4

关帝庙的未来,在路上

在1987年文物普查后,有关部门将杨家镇关帝庙列入近代重要史迹编入《中国文物地图集·四川分卷》。从此,它便成为东兴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杨家镇镇长李世宏告诉笔者,现存的关帝庙戏楼由于年久失修,木质腐朽,加之受“5·12”地震影响,关帝庙房屋整体破败不堪,目前存在极为严重的安全隐患。

近五年来,杨家镇一直在保护、争取修缮关帝庙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据李世宏介绍,三年前,镇党委、政府邀请了成都理工大学专家来此勘查。今年上半年,东兴区有关部门又邀请了四川师范大学相关专家前来实地勘查、规划、设计和预算,初步制定了关帝庙维修方案。“它是革命遗迹,同时也是内江的一张红色文化名片。”李世宏说,“今年在全区两会上提交的相关议案、提案中,区人大将其作为区长督办件,引起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目前,关帝庙的维修正在规划设计之中,希望能够早日修缮或恢复重建。”

李世宏说,修缮关帝庙,是为了让后人知道,历史真实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我们美好幸福的生活是由革命先烈用智慧、用鲜血、用生命换来的,让他们记住“曾莱”们,记住1929年,记住东乡农民运动。

新闻推荐

内江糖业兴衰记熬糖世界纪录创造者与甘蔗状元

◇向思宇第二次乘公交车去龙门镇找寻曾达一墓地,车抵白马镇,顺便问起茂市糖厂情况。旁边的中年人说他父亲以前就是茂糖的车间书记。隔日,我乘车去白马镇,循着山路上山,在山上的茂糖厂区一...

乐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乐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杨家镇关帝庙:“东乡农民运动”的历史见证)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