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小春 向荣
“现在外出打工的多,生意不好,没什么赚头。”任凤梅说,“家里虽然有点收入,但3个孩子读书花费多,我们的压力比较大,辛苦无所谓,趁年轻,应该找点事做挣点钱。”
嘉陵区集凤镇红瓦房村村民任凤梅不安于现状,顶着压力走上养猪致富之路,被家里人视为“犟拐拐”,却被当地群众誉为致富能手。
不听家人劝 执意走上养猪路
10月31日上午,记者来到任凤梅的养猪场,正遇她推着一辆装满饲料的双轮车在喂猪。任凤梅的动作干脆利落,她一边下饲料,一边对猪宝宝们说道:“开饭了,开饭了。”
任凤梅不安于现状,顶着压力走上养猪致富之路,被家里人视为“犟拐拐”,却被当地群众誉为致富能手。
任凤梅的丈夫杨小云是个木匠,因技术精湛而远近闻名,但凡村里有木工活,都要找他。杨小云每月有稳定的收入,加上家里种植的“翠冠梨”一年要卖好几万元,日子还过得去。
“我大多数时间在外做木工活,凤梅在家一手操持,比较辛苦,当初她提出要养猪,家里人都反对,一来怕她身体吃不消,二来养猪的风险也大,更何况她没有养猪技术。她就是个犟拐拐,怎么劝都不听,万一亏了咋办啊。”讲起往事,杨小云说,“我当时非常生气,可拿她没办法。”
1998年,任凤梅在集凤场镇开了个商店,后来扩大规模,改成了超市。“现在外出打工的多,生意不好,没什么赚头。”任凤梅告诉记者,“家里虽然有点收入,但3个孩子读书花费多,我们的压力比较大,辛苦无所谓,趁年轻,应该找点事做挣点钱。”
尽管家里人坚决反对,但倔强的任凤梅说干就干,“不就是养猪嘛,农村人谁不会呢?”
2008年底,任凤梅通过多种渠道,凑了20多万元,建了个200多平方米的猪舍,又从江苏引进50多头小母猪和300多头架子猪,采取自繁自养的模式,走上了养猪的道路。
一路摸索 付出终得回报
任凤梅养猪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与挫折相伴,但各种艰难险阻并没有吓倒这位“犟拐拐”。
由于没经验,300多头猪的食物,还像以前在家养几头猪一样,用红苕、包谷来煮。“一段时间后,发现成本太高了,这样下去无利可图不说,铁定做成亏本的买卖。”任凤梅告诉记者,“有一次从乐山买了80多头猪,运回来几天时间,因得猪瘟疫就死了50多头。”
吃一堑,长一智。这两次教训让任凤梅知道了技术的重要性。
于是,她购买了许多科学养猪、防疫治病的技术书籍,只要有时间就钻研养猪技术。“光学书本知识还不行,还要结合实践,细心观察。”任凤梅说,“为了把种猪养好,提高种猪的配种率、保胎率和成活率,每当种猪产仔时,就钻进‘产房\’昼夜守护,遇到冬季严寒,还要加温。遇到猪得了病,开始求教于兽医,后来学会了防疫,就自己来防。”
辛勤的汗水没有白流,在多年的自繁、自养实践中,不仅在育肥方面,而且在配种、保胎、繁育仔猪等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很多经验都是我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任凤梅讲起“养猪经”头头是道,“猪舍的环境要求很高,一要通风采光好,二要干净卫生,进出人员都得经过全身消毒;每个养殖房都装有保温箱,确保室内温度保持在22℃左右……”
2009年10月,任凤梅的养猪场出栏了第一批300多头猪,获毛利60多万元。
有了收入,心里就有了底,任凤梅就和杨小云商量扩大规模,在原有猪舍的基础上,又建一个母猪圈和一个育肥猪圈。家人见到任凤梅的辛苦终于换来了收获,也感到很高兴,欣然同意扩大规模,杨小云只要没有木工活做,就在养猪场干活。
“养猪虽然有风险,但只要自己不打垮自己,坚持下去,总的来说还是有钱赚的。”任凤梅说起话来,脸上挂满笑容,“现在有1000多平方米的猪舍,年出栏800多头生猪,预计两年后,年出栏可达1000头。”
经过不断地实践摸索,任凤梅养猪的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年收入也逐步增加,被当地群众誉为致富能手,成为当地自主创业的成功典型。今年,通过选举,她被村民推选为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
新闻推荐
●赵升华/文成潮生/图“万只蝴蝶放飞”、“桃花仙子”评选、摄影比赛……3月11日至27日,高坪区擦耳镇将举办第七届桃花节,目前,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已准备就绪,静待游客前来。3月7日,记者来到该...
乐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乐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