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军
高坪区黄溪乡响水滩村位置偏僻,人均耕地面积仅0.3亩,且多属高山贫瘠土地。适婚男青年因条件差娶亲难,致使该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光棍村”。去年底,高坪区实施惠民工程,多部门、多举措帮扶该村,从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发展致富产业入手,让库区群众走上持续增收之路。
制订方案帮库区群众脱贫致富
响水滩村位于高坪城区40公里外的黄溪乡,有8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1170多人。上世纪60年代,由于修建响水滩水库,村民迁移至山上,全村适耕土地不足400亩。由于耕地少交通不便等因素,该村成为远近闻名的贫困村,适婚青年半数以上找不到对象,该村也被称作“光棍村”。
2008年,高坪区对该村实施定向帮扶,修通碎石路,建起集中供水站,改善人居环境,解决出行难。然而,由于道路缺乏管护,水井枯涸,村民依然饮水难,发展产业也受到影响,村民增收致富成为泡影。
去年6月,高坪区区委书记刘本良了解该村状况后,组织区水务、国土、民政、交通等部门相关负责人进行现场调研,并表示:“一定要让库区群众过上好日子。”随后,高坪区委就响水滩村未来发展召开专题会议,就困难群众帮扶、解决生产生活用水、硬化通组公路等问题作出详细部署。
建新房搞养殖“光棍村”要“摘帽”
4月10日上午,记者驱车来到响水滩村。蓝天白云下,抽出嫩芽的树枝倒映在响水滩水库清澈的水面上,整个村子犹如一幅美丽的水墨画。通组路刚铺上碎石,记者的车只能停在水库大坝上。同行的该村党支部书记高克田告诉记者,通组路几年前就基本修通,但是是碎石路。由于管护不当,一到雨天便无法通车。今年春节后,通过村民投、国家补的办法,该村计划硬化7公里通组道路,过几天就要浇筑混凝土面层了。
今年28岁的村民张文龙在广东打工多年,3年前带着妻儿回到家乡。过惯了城里生活的妻子见响水滩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极差,吃水都要到1公里外的山下挑,下雨天还出不了门,便抛下年幼的女儿,与他离了婚。今年春节后,张文龙见通组道路正在铺碎石,区、乡相关部门前来帮助该村制订发展规划,他当即投资近万元,把通组路连通到自家门口,将撂荒的土地全部种上庄稼。
张文龙告诉记者,政府定点帮扶响水滩村,完善基础设施,制订产业发展规划,让他看到了希望,他打算不再外出打工,在家发展山羊养殖。目前,他已养殖了30多头山羊。谈起了对未来的规划,张文龙信心十足地说,待通组水泥路建成后,他还准备修建羊圈和鱼塘,力争明年把响水滩的山羊、土鸡和鱼卖进城。
三年三步走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2014年1月,黄溪乡党委书记徐乐山在上任之初便多次深入响水滩村逐户调研。他发现,该村既是高山村又是旱山村,土地贫瘠,耕地面积少,劳动力短缺。以前养殖业虽有一定发展,但受基础条件制约,生猪、山羊总养殖头数仅1000余头。
经过综合分析,徐乐山提出响水滩村三年三步走的发展思路:第一步,今年完成环境改造,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村民到场镇、城区购买住房,并给予每户3万元补助,村民就地改造旧房的进行奖补;修通近7公里通组水泥路,建42处集中供水站,解决群众行路难、饮水难问题。第二步,今明两年,培育产业大户,引进业主,带动村民共同发展。响水滩村森林覆盖率高、土质薄,适合发展养殖业和干果业。今年以来,该村1500亩低效林完成抚育改造,正在落实新栽经济林1000亩。该乡计划利用项目整合、以奖代补等方式,解决该村村民发展产业资金短缺等问题,引进养殖业主带动大户、培育小户,发展肉牛、肉羊养殖。第三步,到2017年,建基地创品牌,实现可持续发展。依托黄溪贡米品牌,实现农产品捆绑销售,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据了解,截至目前,响水滩村通组公路硬化工程已经完成碎石铺设,42处集中供水站也完成了规划设计,11户农民建起养殖场,养殖生猪、肉牛、肉羊2000余头。
新闻推荐
四川经济日报乐山讯(记者林立)今年,乐山市扶贫开发工作进入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乐山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新方案,提出了“十项***工程”。要求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
乐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乐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