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世琼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我恰逢其时地读了张大千纪念馆原馆长汪毅先生的新著《张善子的世界》,更加激发了我对这位为抗日战争作出过重要贡献、享誉世界的国画大师的深切怀念和崇敬之情。
张善子,1882年5月出生于内江象鼻嘴堰塘湾。1899年,18岁的他参加了余栋臣领导的、后来被历史专家称为“大足教案”的武装斗争。
1905年,24岁的张善子东渡日本留学。在此期间参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
民国建立后,张善子被委任为蜀军第二旅中将旅长。并参加了熊克武领导的反袁(世凯)战争,战争失败后,张善子同著名书法家余切(公孙长子)亡命日本,开始钻研绘画艺术。1917年,张善子回国,并带回幼虎作写生对象,专心画虎,以虎的威猛和气势来激励国人。先作《金陵十二钗图集》,画了虎的各种形态,受到各方赞誉,“虎痴”之名大振。张善子与其八弟张大千共同拜曾熙和李瑞清为师,学习画艺和书法。
1933年,张善子与张大千阖家迁入苏州网师园,饲养幼虎“虎儿”作模特。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张善子先生以社会名流身份,参加了蒋介石在庐山召开的会议,共商抗日大计。张善子先生作巨幅国画《怒吼吧,中国》,画中以28只猛虎(代表当时我国28个行省),一齐扑向一轮落日(象征日本),表达国人全面抗战的决心。他还作了《飞虎图》、《火牛破阵图》、《正气歌像传》、《弦高犒师》、《卜式牧羊》等,到各地作巡回展览,对全国人民作抗日动员。
虎,在中国被称为“百兽之王”,又被尊为“山君”。俗话说云从龙,风从虎。虎要出行,山风呼啸,草木摇落;虎发吼声,群山震荡,百兽伏慑。先生正是以虎的威猛和气势,来武装和鼓舞中国人民。
1938年6月,在张善子先生的主持下,中华全国美术界抗敌协会在湖北武昌成立,协会成立后,张善子先生被选为首名常务理事、研究部主任,并兼宣传部及出版部的职务。
1939年12月,张善子先生受政府委派,以国民政府赈济委员会名义,出国赈捐、宣传,进行国民外交活动。先生取道越南赴法国再辗转美国。在欧、美所到之处,都举办画展,进行义卖,为抗战募捐,同时宣传中国的正义立场,揭露日寇的侵略罪行,赢得广泛的国际支援。不久,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废除《美日条约》。为答谢美国政府的正义立场,张善子先生挥笔作《虎图》二幅,分别赠送给罗斯福总统和赫尔国务聊。罗斯福总统夫人曾几次开车迎接张善子先生到白宫欢宴,表示答谢。
张善子先生还到欧美一些大学和华人团体进行演讲,宣传抗日,车子在街上经过时,常有人在车外竖起大拇指对张善子先生高呼“Tiger Master”(老虎大师),表达对他的友善和尊重。
1940年10月,先生动身回国,抵达重庆后,由于在国外积劳成疾,糖尿病复发,10月20日,溘然长逝于重庆歌乐山宽仁医院,享年59岁。
张善子先生在国外将义卖、展览门票及募捐所得,及时汇回国内作抗战经费,真是涓滴归公,不入私囊。回到香港后,竟然囊中空空,无返渝旅资。他在国外汇给政府的钱,达二十多万美金,这种精神实在令人感动。
张善子先生死后,欧、美许多城市及华侨团体纷纷举行追悼会,国内各媒体发文悼唁。1940年11月,张善子先生的追悼会在重庆举行,国民政府党政军要员纷纷吊唁。蒋介石送挽联“先生之卒,尤深珍惜”,于右任送挽联“名垂宇宙生无忝,气壮山河笔有神”,何应钦送挽联“正气磅礴谢皋羽,余事丹青顾虎头”,张治中送挽联“载誉他邦,画苑千秋正气谱;宣劳为国,艺人一代大风堂”。
作为一名内江人,我们以有这样一位乡贤而自豪!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让我们发扬张善子先生的“虎痴”精神,勇猛前进,克服一切困难,为实现“中国梦”面奋斗!
新闻推荐
杨松柏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传达贯彻省有关会议和省领导莅内调研精神 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任晓春周勇出席 王宾李发强列席
(记者王征)7月14日,市委书记杨松柏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开展“两学一做”专题学习,传达贯彻省有关会议和省领导莅内调研精神,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市委副书记任晓春、周勇出席;市人大常委会主...
乐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乐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