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新闻 犍为新闻 井研新闻 夹江新闻 沐川新闻 峨边新闻 马边新闻 峨眉山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乐山市 > 乐山新闻 > 正文

扎根乡土升华艺术——穆晋国水墨人物画赏析

来源:四川经济日报 2016-04-06 23:33   https://www.yybnet.net/

□南远景

艺术简历

穆晋国, 1956年出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人物画专委会委员。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画家。擅长中国写意人物画,兼攻山水、花鸟。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画展,并获得有关奖项。

穆晋国先生喜爱绘画到了痴迷的地步。小时候,父母外出上班怕他淘气惹祸将他锁在屋子里,只要小朋友们从门缝塞进一张纸条,他便会安静下来画画,一天也不出去。有一年,他夫人下班走到自家楼下,远远闻到一股刺鼻的焦糊味,回到家里,发现架在煤油炉子上的铝锅已经烧得面目全非,里面的面条煮成了焦炭,而丈夫正在宣纸上挥毫泼墨。这就是国画人物画画家穆晋国,一个名副其实的“画痴”。

晋国先生祖籍河北。早年随父母辗转多地,最后落脚大西南的乐山金口河区。金口河属于汉族和彝族杂居地区,晋国先生少年和青年时代就在这里度过。从上小学到初中毕业下乡劳动,他接触最多的是这里勤劳智慧的汉族和彝族平民百姓,所以他对这里的乡土百姓充满了感情,对他们的衣食住行、风俗习惯、耕作劳务、邻里关系都非常熟悉。

生活的积淀决定情感的倾向,也培养了晋国先生深深的平民情结,为他日后的艺术创作奠定了基础。他的许多作品题材便出自于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积淀甚至儿时的记忆,以至于他在几十年的绘画生涯中,不去追求大起大落的曲折情节和内容叙事,而是以平静的心态定格现实生活中普通人的平常事,聚焦社会大众的生命关切和喜怒哀乐。2011年,他出版了平生第一本画册。收入其中的作品有反映农村生活的《果市》,有描写都市市井生活的《淘宝图》《玩家》《小镇记事》,有表现苗族新年景象的《苗寨古韵》以及刻画牧民生活的《草原之子》等等。这些作品描写对象不同,取材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目光始终聚集大千世界中的平民百姓,为平民而写,为平民而歌,为平民百姓的精神和追求挥毫泼墨。

艺术离不开生活。对生活熟悉的程度,决定艺术的高度与深度。生活阅历中熟悉的地域,熟悉的人群,熟悉的环境乃至熟悉的气味、影像,始终是晋国先生艺术创作的活水源头。2014年,他用三个月时间创作了国画《黄桷树》,画面上这棵大树,是他儿时嬉戏玩耍的记忆,是他心目中最高大的偶像,是他生命里最美好的童话。他后来定居成都每次返回老家,都要绕道二十多公里去黄桷树下“休息”。在那里,他能找到熟悉的乡土味和艺术灵感。那些生活在黄桷树下的大伯、大婶、表叔、侄女以及闾里邻家的大人、小孩、汉子、美女,勤劳致富,互帮互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幸福写在脸上,和谐荡漾其间。他们是生活的主角,命运的主人,社会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每每想起偶像一样高大挺拔、枝繁叶茂的大树和与自己息息相通的人群,画家总是心潮澎湃,创作的激情不能自已。于是,这种割舍不下的情感在他的笔下变成了艺术作品,2015年被四川省“大山大水·大美四川”美术作品展组委会选中。后来经过专家数轮淘汰,进入“大山大水·大美四川”美术作品展前百名,受到观者交口称赞。画展后,被四川美术馆永久收藏。

晋国先生认为,社会由人群组成。只有众多的人物才能彰显时代的缤纷。因而在创作单个人物作品以揭示个体精神面貌的同时,创作了大量由众多人物组成的时代画卷。2016年初完成的大型国画《远山》便是其中的代表。这幅作品撷取了彝族聚居区一个秋收场景,以饱含深情的笔墨描述了南方丝绸之路的繁荣发展以及世世代代定居这里的彝族人民的精神风貌,刻画人物多达22个。整幅作品构图疏密有致,形象精准生动,自然而丰满,有四个突出特点。一是人物神情、动态的表现非常出彩,眼睛、神态、动作、扮相,笔笔到位,活灵活现。画家善于捕捉人物形象在瞬间的生动变化,尤其重视对眼神和动作的刻画,从中透视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彝族人民既朴实无华,又狂放不羁,更兼情深意长的民族个性。二是人与人之间有着密切的照应关系。虽然人物或站立、或坐蹲,姿势不同,形态各异,但目光都落在了同一个视觉点上;毕摩、乐手、怀抱小孩的妇女以及管事和老人,相互之间都有某种血缘、宗亲、邻里、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构图和人物组合是象征性、寓意性的,但作品所表现的彝族人民的淳朴善良和勤劳智慧却是共性的、真实的。三是人物在画面中的轻重主次关系处理得非常巧妙。如毕摩是画面的重点,用空间占位和浓墨重彩加以渲染;小孩是人群的配角,虽然前置,但尽可能加以淡化;妇女捂着脸的眼神干净淳朴,作为人群心灵的窗户加以强调等等。四是环境、氛围的烘托恰到好处。远处的大山,既是背景,又起到点题作用;近处的秸垛,既昭示故事发生的空间位置,又表明事件的时间节点。整幅作品将传统山水的写意笔法与光影效果紧密结合,使画面具备了既概括又灵动的独特美感,揭示了“远山”那边彝族人民亘古以来的生存状态以及他们对现代生活淡泊而积极、平凡而不平庸的理性追求。

线条是晋国先生刻画人物、表达情感的主要支点,是画家造型、传神的重要语言。晋国用线必先立意,而后归乎用笔。他的许多作品,如《赶马人》《桃花三月笑春风》《家园》《母子》等等,都是依据这个原则,采用骨法用笔创作完成的。画面上,所有线条都不是平铺直叙的,而是讲求用笔的意趣、力度、气韵和趣味,传达出一种韵律感,节奏感。对于不同的描写对象,他所用线条或刚正挺拔,或婀娜多姿,或豪放不羁,或纤细柔媚,绝少雷同;有时在一幅作品中同时运用多种笔法,柔韧、遒劲与直率、刚烈并行不悖,不同气质的线条同时服务于画面要求,简约而饱满,飘逸而潇洒,使人物景象活灵活现、内在神气跃然纸上。

在水墨的运用上,晋国先生也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如国画《乡邻》中的众多人物,都以书法线条和生动墨色构造形象,一笔下去,既有体面,又有明暗;既有物象质感,又有墨色意味和书写的意趣。与此同时,他认真汲取了西画在结构、透视、光影、色彩等方面的优长,于兼容并蓄中形成了自然、宁静、平实、淡定的艺术语言。而由这种语言所刻画的形象,透射出平静安详、波澜不惊的美感,蕴含着生命的原生态和生生不息的力量。

晋国先生的写意人物画,不是完全真实地记录生活,也不是纯粹表现人物本身,而是他自己精神追求的载体。他的作品所传达的思想与情感,是他几十年来一直追求的人生理想和精神高地,是现实生活发出的真切回声。豪放、雄强、昂扬、向上的精神之光从他作品的构图、形象、笔墨以及色彩之中放射出来,感动着画家自己,也为观者带来理性的思考与信念的力量。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而写生是架设在生活与艺术之间的桥梁。为了积累创作素材,晋国先生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写生。他说一两天不画速写、素描,心里就不安。知青下乡的年代,一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30多个同伴,除女知青他不好意思描画外,30个男生不知画了多少遍。为了写生,他曾多次遇险。有一次深山写生迷了路,多亏河流指向,才走出大山。还有一次,他在深山中遇到黑熊,对峙多时,一只受惊小鹿跑过,引开黑熊,救了他一命。长年的写生训练,使他能够成功塑造各种各样的人物,而且每个人物都有具体的性格和相貌特征,而不是类型化、概念化、程式化的脸谱和符号,为他的艺术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晋国先生是在用全部心血铸造他的作品,画画用尽了他毕生的气力。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是独创的,绝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他说,重复了,不提劲。

他深知,欲求人物得其神,必须有深厚的学养。所以如饥似渴地读书学习,既涉猎传统文化,更深研西方哲学,尤其是罗素、孔德的学说,从中汲取艺术和思想营养。

艺术属于时代,属于人民。而人民正是由千千万万平民组成的群体。与平民同在,就是与人民为伍。穆晋国先生以讴歌时代和人民为己任,他的作品深深地打上了平民的烙印,必将为新时代留下艺术的痕迹,同时在历史上写下厚重的一笔。

新闻推荐

激发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才能 2016年企业家活动日暨四川企业家年会在成都隆重举行

5月20日,四川省企业联合会、四川省企业家协会在成都金牛宾馆隆重举行“2016年企业家活动日暨四川企业家年会”。来自全省19个地市(州)企联和15个省级行业协会的会长、秘书长、科研院校代表、省企联会...

乐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乐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扎根乡土升华艺术——穆晋国水墨人物画赏析)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