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整治“为官不为”,西昌锻造出一支敢作为、会作为的干部队伍,锻造出一支能够适应新常态的干部队伍。今年以来,西昌已组织9次集中察访,发现问题28个,发出市级层面通报6期,对存在问题的17个乡镇责令限期整改。
整治“为官不为”的同时,西昌也建立起对“为官有为”干部的保护,去年共为25名干部澄清了是非,营造出鼓励改革者、宽容失误者的良好氛围。
文/时圣宇
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完成全年进度的51%,社会销售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3%……在全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2015上半年西昌市半年报数据引人注目。
谈原因,西昌干部群众普遍将此归结为:通过整治“为官不为”,锻造出一支敢作为、会作为的干部队伍,锻造出一支能够适应新常态的干部队伍。
整治“为官不为”西昌探索出了“六字”法。选,让能干者有舞台;育,让想干事者会干事;调,让干事者成为多面手;处,让不为者受到惩戒;督,增强干部的紧迫感;激,让有为者高扬人生价值——六个维度发力,构建干部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选、育、调:
铲除“为官不为”土壤
“整治‘为官不为\’的基础在‘选\’,把能干事,想干事的人才选到岗位上,对整治‘为官不为\’有釜底抽薪的效果。”7月,西昌市委书记李俊说。
为保障真正能干事者得到选拔,西昌从机制建设上入手,突出“三个优先”和实行三票制结构式推荐方法,形成鲜明的用人导向。
“三个优先”,即连续3年考核获得先进的单位;受中央、省级表彰的单位;在重点工作、重点项目中表现突出的干部。三票制结构式,则是把基层考察计票分为三部分,分别是群众票、退出现任领导岗位的干部票和现任领导干部票。三部分的票分别有不同的权重,保障选拔公正。两年来,西昌已提任干部91人。
2014年8月,国家行政干部学院开设了一个针对县一级层面的教学班——西昌班。从2014年起,国家行政干部学院将分4期为西昌培训县处级和正科级干部240人。
除国家行政学院的高端培训外,西昌还积极开展基层行业各专题培训和全市范围大轮训。大培训系统为干部实现能干事、会干事构筑起了大课堂。
“树挪死,人挪活”。西昌注重开展干部合理的岗位交流调配,有纪委的干部交流到非纪检部门,有市直机关的干部交流到乡镇……数据显示,近两年来,西昌调整科级干部265人,其中平职交流72人,占干部任免总数的27%。
“干部在多岗位上锻炼,大大增强了干部队伍的活力。”西昌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唐云说。
处、督、激:
营造“为官有为”生态
2014年4月,媒体公布消息:西昌一个镇有干部违纪参与打牌,市里按程序免去该镇包括镇党委书记、镇长、镇纪委副书记在内共7人的党内和行政职务。
因一次违纪打牌,一个镇,从书记到镇长,几乎整个班子成员都受到严肃处理,此事轰动不小。“就是要对‘四风\’问题零容忍!”西昌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兰剑说,“公开处理对‘为官不为\’者产生了极大的震慑作用。”
“谁也不知今天的明察暗访会不会访到自己的单位,会察访到什么问题?”市直机关的一位干部坦言,“办法只有一个,把自己的作风建设搞好。”
今年以来,西昌已组织9次集中察访,发现问题28个,发出市级层面通报6期,对存在问题的17个乡镇责令限期整改。
前不久,一则谣言网络上疯传:“西昌城管刀砍卖瓜人”。此谣一出,给城管工作人员造成了巨大压力。市纪委、公安等部门迅速介入调查。经多方取证,得出了城管属于正常执法,卖瓜人自伤,且自伤原因与城管无关的公正结论。随即,有关部门向社会公布事实真相。
“整治‘为官不为\’,同时也要建立对‘为官有为\’干部的保护,让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有一个安全舒心的工作环境。”李俊说。
2014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对所有受理的信访件进行仔细甄别和分类处置,为25名干部澄清了是非,营造出鼓励改革者、宽容失误者的良好氛围。
新闻推荐
园林工人正在向树苗洒水。本报讯7月27日,记者在西昌市四袁公路看到,在已铺设了乌黑油亮沥清的四袁公路上,一群园林工人正在忙碌着,他们有的在车上卸树苗,有的在公路中间的隔离带上栽三角梅树苗,有的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