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宁 通讯员 杨阳
在聊城四中有这样一位女教师,一个普通的民盟盟员,她看上去很平凡,却做了不平凡的事。学生说,她是一个把爱全给了我们的人;同事说,她是一个让我们感动的人;盟员说,她是一个让我们钦佩的人。她就是付春莲,曾多次获得省、市优秀教师称号,是一名精干的语文老师;曾在北川支教半年,成为山东省二十名支教教师中唯一的女性,是一位美丽又善良的母亲。
“我们的教育不能只是培养出一群成绩优秀的人,更应为国家培养一批思想优秀的人。”付春莲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课下她经常与学生交谈沟通做知心朋友,朋友式的友情,家人般的关爱,从而搭起了与学生们之间的感情桥梁。一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付老师对我们,不只是老师,更像一位慈祥的母亲。”付春莲看到后感到无比欣慰,她深有感触地说:“你给学生一点爱,学生给你一生的爱。”可以说,付春莲不仅是教书者,更像航标,用爱把学生引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付春莲在把大量时间放在教学的同时,在教研课改等方面也取得了优良成绩。1997年被聘为东昌府区兼职教研员;2002年、2006年两次参加全国中语会活动;教学课件《都市精灵》荣获市级一等奖;论文《自主、合作、探究、尝试中的感悟》荣获市级一等奖,2006年荣获东昌府区教学能手;2009年荣获聊城市东昌府区优秀教师,2012年荣获市爱岗敬业优秀教师;编写了两本书:分别是2009年4月出版的《黄冈名师点练》、2009年5月的《中华题王》。
永远难忘5.12那使人难忘震撼的时刻。当付春莲在电视上看到灾区孩子们承受的苦难和那渴望上学的眼神,她主动请缨,毅然奔赴北川县擂鼓八一中学开始为期半年的支教生涯。擂鼓八一中学的学生,大多是这次地震造成的孤儿,他们的心理相当脆弱。因此,细致的心理疏导便显得尤为重要。她发现,这儿真正的贫穷不是物质上的匮乏,而是精神上的贫瘠。学生的心理如同精神的荒原,贫瘠的土地怎会鲜花盛开,硕果累累?为此,她认真翻阅了《心理学》等方面的书籍,又上网查找了相关资料,作了一次专题讲座,向学生们公布了自己的QQ号及网址,以方便学生在网上与自己交流沟通。她把这些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生活上悉心关照,问寒问暖,体贴入微。学生孤独落泪时,她陪伴身旁;学生回家没有车费时,她屡伸援手。她说,这些经历过地震创伤的孩子,需要有人从内心真正理解他们,对他们来说,即使亲人不在了,没有了完整的家,但哪怕有一点熟悉的影子,就能让他们感到安全。
“老师,你能不能不走?”要走的前两天,学生一直问她这个问题。不走,聊城的孩子声声呼唤,让她揪心;走,擂鼓的孩子依依不舍,让她心酸。永远记得那一天,一场感人的送别会,一身美丽的羌族服装,还有98封带着感恩的信,孩子们那一张张可爱的脸上挂着行行泪珠,拥抱,不舍,让她久久不能忘怀。付春莲的支教行动得到了领导的高度评价,省教育厅齐涛厅长见到付春莲说:“你是援川教师中唯一的女性,你很了不起。”王军民副省长握着她的手说:“你太优秀了!” 2009年,付春莲荣获山东省援川支教优秀教师,2010年荣获山东省援川支教优秀教师二等奖,2010年荣获山东省聊城市援川支教优秀教师三等奖。更值得骄傲的是四川省组织部在录制暖冬行动专题片“山东人在四川”时,邀请教育系统20人中,付春莲当之无愧名列其中。
新闻推荐
...
聊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聊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