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李凤国
“跨越发展显奇功,政兴人和四路通。面貌改观众称颂,谁不满面笑春风……”这是近日道口铺街道道口铺村农民郭春奎,为庆祝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而创作的“打油诗”。
12月2日上午,笔者来到郭春奎家,正遇上他与村里的几位农民围坐在一起,朗读自己新创作的诗歌。“打工就在家门口,土地还能再创收。几载再看咱聊城,似目千里谁能比。古城新城更多娇,天下客商来伸手……”朴素的诗句体现出郭春奎对城市发展的赞美。只见郭春奎自称为“诗坞”的房间,除了被褥整齐的床帐和摆放着整齐的桌椅板凳外,墙上挂满了他自己创作的诗歌。
郭春奎说,“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再一次激发了我的创作热情。”今年63岁的他,有时在家种地,有时外出打工,写诗已有20多年,“近两年日子好了,写了100多首,是过去的几十倍。” “我是农民,我更是诗人……我像播种一样爬格子,我像爬播种一样栽秧……”这首诗歌是老郭12年前写的第一首自由诗,反映了他对诗歌的热爱。无论有多忙,无论在干什么农活,只要来了创作灵感,我会立刻放下手中的活,返回家中拿出纸和笔开始写诗。有时睡到深夜,他会突然爬起,找出纸笔匆匆地记录什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的沧桑巨变让老郭震撼,他抑制不住兴奋,连夜写下第一首打油诗:“三中全会改革开放,重振山河焕然一新,景绣前程美丽如画……””老郭笑着说,“有时难免会挨老婆一顿骂,不过灵感比什么都重要。”
老郭拿出一本手抄诗集,上面工整地抄着他原创的诗歌。记者仔细翻阅看到,这些诗歌以写实为主,文字朴素直白,感情真挚浓烈,短句长句相间,读来朗朗上口。虽说和专业诗人相比还有距离,但朴实率真,直抒胸臆,表达的却是一个农民的情怀。生活的点滴,以及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能成为郭春奎诗作的素材。晨起锻炼,看到一对夫妇一起晨练的恩爱场面,他赋诗一首;夜出散步,看到街上灯火通明、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他借诗遣怀。 2005年,道口铺村完成大街小巷油路硬化,新的村道改写了村庄历史,郭春奎的诗歌这样写道:“水泥路坚硬了小村的翅膀/老黄牛留不下脚印深感意外……村道上每天飞驰而过的/摩托,长安,甚至宝马/是乡邻们新喂养的畜生/看家的大黄狗不认识新成员……”2013年,道口铺环境综合治理进行得如火如荼,郭春奎用诗歌抒发了乡亲们的感叹:“四害五乱七丑,千年陋习八恶,统统进垃圾车,土地洁净草青……”。他写《新农民》:“农忙偷闲看书报,科学致富领头跑,远离陋习赌毒嫖,健康生活乐逍遥。”他写《广场舞》:“蓝天白云鸟飞翔,天清水秀我家乡。夕阳斜照新广场,你舞我唱好时光。”他的诗虽然对仗不够工整,有时候还不押韵,但读起来朗朗上口,每一首诗就是一幅自然真实的乡村生活画面,用他自己的话说:“我的诗就像乡下的土鸡、土菜,平平仄仄我不懂,但老哥们看得懂,城里人说这是乡土文化,原汁原味。”
新闻推荐
...
聊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聊城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