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宁 彭凯
冬日温暖的阳光中,走进聊城第二实验小学。晨风中书声琅琅,鸟鸣啾啾。步如教学楼,不禁被内容丰富的走廊文化所吸引。做人篇、习惯篇、读书篇、科技篇中那一幅幅精美的图片,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故事令人耳目一新。下课铃响起,一张张笑脸迎面而来,洒下一声声亲切的问候。赵致平,怀着一颗对教育事业的赤子之心,与学校的师生们一起,在教育的果园中采撷到了一串串甘美的果实,书写了一页页精彩的篇章。
给教师幸福的支点
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的核心动力,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谈及学校教师,赵致平的脸上溢满了幸福。他说:“学校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发展。但没有教师的发展无法实现学生发展。校长眼中有教师,教师眼中才有学生。学校引导教师寻找幸福的支点,学会享受教育的幸福,是发展教师的最佳途径。”
第二实验小学努力构建一种“人本加能绩”的管理模式,坚持在用中培养和边培养边任用的办法,对教师在政治、业务、科研、特长等方面进行培养,鼓励他们学会分解目标,不断实现一个个具体的小目标,为实现个人和学校的大目标奠定了基础。
学校以“青蓝工程”为载体,给青年教师压担子、搭台子、引路子,做到放心、放手、不放松,组织青年教师开展优秀课例赏析、教学设计研磨、教学现象辩析、教学理论理解与应用等相关内容活动,使青年教师的师德修养、业务水平、科研能力等各方面得到了迅速提升,在实验二小的教师团队中,拥有自己的校级名师、东昌名师、水城名师、齐鲁名师、省特级教师、国家级模范教师,彰显了学校的生机和活力。近两年来,该校就涌现了水城名师、东昌名师6人,省优质课3人次,市级优质课一等奖16人,这是前所未有的。
给学生一生的财富
赵致平说:“挑战即是机遇。学校教育不仅要赢在起跑线上,还要赢在终点线上。”为此,学校着眼于学生一生发展,把目标定位为“实验创新、凸显特色、打造品牌,为美好人生奠基”,狠抓常规管理落实与良好习惯培养,使每个学生尽可能打好下一步的人生基础。
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校把行为习惯的培养目标分解到了各年级段,做到一周一个好行为、一月一个好习惯,以求目标明确,细致入微,积少成多。为了避免德育形式出现僵化和教条的现象,学校采取了生动活泼易于学生接受的形式展开了渗透式德育。如以少先队为主开展的学生轮流值勤、自主管理活动,使学生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自己,以达到自我教育的效果。另外童谣创编、校园剧展演、快乐小当家等系列活动的开展,也深入到了学生的心灵世界,达到了空洞说教所不具备的效果。
教育需要一份平和,一份平凡,更需要一份执着。第二实验小学在校长赵致平的带领下,以人民的满意与信任为依托,以自身的坚持与努力为保证,潜心办学,不断进取,静静地聆听着教育之花幸福开放……
新闻推荐
...
聊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聊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