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仝兴社 通讯员 马建富
2月26日下午,家住嘉明开发区北铁村的李大爷吃完午饭、在村里大路上悠然散步,脸上写满了高兴,“老三家一早打来电话,让我们老两口中午别做饭了,她做好给我们送来,可还没到11点呢,老二家先把水饺给我们送来了,孩子们都争着孝敬,我们老两口感到很知足。”李大爷说道。
今年79岁的李大爷是当地有名的孝子。年轻时,李大爷曾是聊城三中第一届初中生,有着美好的前程,但由于家庭劳动力短缺,他便放弃了学业,回到村里帮助父母、补贴家用……此后,就再也没有出过远门。“父母待人平和,讲究孝和俭,对我影响很大,这是我们家的‘家风\’。我应该回来帮助家里,我不后悔当初的决定。”李大爷说。
好家风贵在传承。“自我记事起,父母就教育我们做人要本分,不管做什么都要先从做人开始,要孝以事亲,勤俭持家,在社交方面不同不孝顺的人交往。”在吉林省政府工作的大儿子李新利说。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李新利在部队“服从领导,听从指挥”;参加工作后,更是谨记做事先做人和孝俭的家风,赢得了良好的口碑。通过良好家风的辐射带动,李大爷的其他子女也都和睦相处,下一代更是竞相效仿。“我们妯娌这么多年从没红过一次脸,良好家风的传承比金钱和物质的传递更重要,这是老一辈传给我们的最宝贵的财富。”二儿媳庞晓慧说。
家风正,村风正。“我们村的‘四德榜\’评选活动已连续举办几届了,我们要把评选活动与家风传承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评选活动带动好家风的传承,以好的家风支撑起好的村风。”该村村主任李建兴说道。“四德榜”评选活动为村民们知家风、懂家风、重家风树立了榜样,人们纷纷学习、效仿,在全村营造了人人崇尚家庭美德、家家赞许好家风的浓厚氛围。
新闻推荐
...
聊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聊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