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宁
提起聊城第八中学教师靖德刚,许多人都会第一时间想到他那动人的歌声。2009年,靖德刚招募志愿者,组织开展了“乡村放歌”活动,他们走进新农村,和老百姓面对面地演唱,面对面地表演节目,丰富乡村的文化生活,为父老乡亲带去欢声笑语。
靖德刚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怀有浓浓的割舍不断的情。虽然如今离开了老家,在城里工作生活,但是那份情那份爱丝毫没有减弱,反而随着岁月的流逝愈发浓烈。每到周末,他就回老家帮父母打理农活,和乡亲们交谈聊天。因为他喜欢歌唱,喜爱艺术,慢慢的,他萌生了一个想法:我要为农民唱歌、为他们写歌。于是他开始为农民唱歌和写歌,热衷奔波于各个乡村舞台,渐渐被农民朋友认识和喜欢。
2008年中秋节,一次偶然的机会,靖德刚和朋友在沙店集村举办了一台老百姓自己的晚会,他自己担任了主持,老百姓纷纷登台献艺。那次经历让他终生难忘,能为家乡百姓搭建表演、娱乐的平台,真的非常荣幸,也激发了他为农民朋友创作表演的激情和热情。2009年初,靖德刚又和朋友自发在镇里组织了一场元宵晚会,现场人山人海,场面异常热闹,来自周围村庄数以千计的群众前来观看,那次活动让他颇感意外和惊喜。正是从此时起,一个念头在他心中不断涌现:我要组织一个给老百姓唱歌的志愿者活动!寻找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说了就干,在朋友们的帮助下,靖德刚一头扎进了这项公益活动的组织中。他给“乡村放歌”活动的定位是一项为百姓送去精神文化食粮、为百姓带去欢声笑语、同时歌颂社会主义新农村、弘扬社会新风尚的公益性活动。“乡村放歌”的活动一般放在节假日和周末进行,特别是晚上,错开了乡亲们白天的忙碌时间,为他们送去来自志愿者最真挚的实实在在的祝福和祝愿。
“乡村放歌”每次演出,靖德刚既做主持又表演多个节目,他不光能唱民歌,还会吹唢呐。同时也在活动中间来个反串,唱段戏,主要是地方剧种河南豫剧和山东吕剧,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马大宝喝醉了酒》、《盼发财》、《我坚决在农村干他一百年》等剧目都是他爱唱常唱的,也是百姓们耳熟能详的经典唱段。有时候他一登台,底下的群众们就鼓掌欢呼,让他来上一段。“看到大家这么欢迎我,那感觉就像大明星一样,别提多高兴了。”靖德刚幽默地说道。
几年的锻炼,靖德刚自身的主持能力,歌唱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和老百姓心连心,现场的互动越来越走心,效果越来越好,百姓们越来越喜欢他们的节目。如今,“乡村放歌”团队已经走进了市内外100多个村庄,每到一处,都受到百姓们的赞扬和鼓励。而且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认可和大力支持,社会各界人士的鼓励和帮助。在2015年8月全省首届青年志愿项目大赛中,“乡村放歌”一路过关斩将,获得了项目金奖。2015年12月,在全国第二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上,“乡村放歌”荣获银奖。
“奉献着、歌唱着、快乐着。我将继续努力,克服一切困难,争取走遍每一个乡村,将最真实、最真挚的、最贴地气的精神文化食粮奉献给纯朴的父老乡亲,更好地为百姓服务。”靖德刚的话掷地有声。
新闻推荐
...
聊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聊城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