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孙立忠
工业明胶胶囊余波未了,蜜饯阴云又来。
4月24日晚,央视曝光山东临沂、浙江杭州等地部分工厂蜜饯生产加工中存在的严重问题:不仅生产环境污秽不堪,而且食品添加剂严重超标。在沃尔玛、世纪联华等超市,记者购买了多款标称杭州相关工厂生产的蜜饯,检测结果显示,各种添加剂都超国标最大使用量。
愤怒?苦笑?麻木?面对此情此景,久经考验的国人或许是表情各异的。
食品药品安全的“燃点”很低,诚如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言,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问题还很突出,群众反映强烈。但在一起起事件的此起彼伏中,人们已有了很充足的心理预期――― 不论哪种食品出事,都不会意外。低“燃点”与充足的预期,构成了既矛盾又统一的景致。
在这矛盾统一中,又有各样自救的情形。生产蜜饯的杭州余杭区塘栖镇,据说当地人便不吃蜜饯。因为了解,眼见知不净,所以不吃,这样的一种自救可谓朴素。然而,可以“不吃”的东西终究有限。
没有人可以幸免,哪怕享受的专供再多。你可以不吃蜜饯,但你是否可以不吃药?你可以喝进口奶粉,但你是否可以不吃国产的食用油?你可以阳台种菜,但你是否能自己养猪?……当然,自救能力更差的贫弱者受害往往更多也确是事实。
在利益的诱惑下,逐利者共同制造了困境。总是觉得反正自己生产的脏东西是让别人吃,但最终的结果,却是自己也没什么放心东西可吃。人性之恶的激发,固然有利益刺激等原因,更重要的,却是法治环境不佳及诚信体系、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不健全等制度性因素。
从报道中看,一些无良企业已积累了与职能部门斗智斗勇的丰富经验――― 其建俩厂,摆在明处的新厂负责包装和应付检查,地点隐秘的老厂则负责生产加工。的确,面对产业集约化程度不高、企业小而散的现实,要想将食品安全监管至高水准并非易事。但需要追问的是,相关监管部门真的尽到职责了吗?记者随便采访就能发现的“秘密”,监管者难道就看不到吗?蜜饯生产地的人们都到了不吃的程度了,监管者难道就茫然不知吗?这里面有没有利益上的交换与纠葛?
终于没法“不吃”,苦笑之后,我们仍然得期待未来。
未来实在也有诸多可期待之处。各级政府食安委及办公室前年起已相继成立,综合协调、牵头组织治理等职责已然更加强化。而去年通过的刑法修正案,更是明确了食品安全犯罪的罪名、定罪标准等,惩处力度也得以加大,当年多起严重食品安全犯罪案件,便作出了死缓和无期徒刑的判决。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制度威力的逐渐显现以及规定的更加完善,境况多少会有所改观。
曝光之后照例是严查、整治,这是在为此前的监管不到位补课。类似的补课需要补得更全面,不但应让监管力量真正最大限度地投入到食品生产经营一线,对监管不力、失职渎职者进行问责的力度,也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就加大食品安全违法成本而言,显然也还有相当大的空间。
除了期待别人,还应期待自己,每一个人都应以公民的姿态去参与、监督、维护食品药品安全。
新闻推荐
女子飙车撞飞母女脱光衣服阻拦救护事发临沂一小区 被撞4岁女孩身亡,其母已昏迷10天
日前,一则名为《女子小区内撞倒母女 脱光衣服阻拦救护》的视频在网上疯传,临沂市香榭丽都小区里,一名女车主撞飞了一对母女,后又脱光衣服阻拦救护车救人的疯狂行为遭到众网友谴责。被撞飞的4岁女...
临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