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冠林尹爽
□本报记者 黄冠林 尹爽
采访中,记者在刘德功的工作室遇到了家在临沂的大学生马亮,他在大学学习的是雕塑专业,一直在进行红陶制作工艺的研究。这个生于1985年的大男孩说,来到龙山学习黑陶制作,对他而言是一个意外收获。
工作前来龙山学黑陶制作
从广西毕业后,马亮找了份工作,今年8月份开始上班,这份工作与他所学雕塑专业毫不相干。“我们班里百分之八十的同学最后都没能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社会对于这个专业需求量有限,我们虽然喜欢陶瓷制作,但却只能屈从于社会。”马亮说,正式上班前的这段时间,他希望能够再做些和陶瓷、和雕塑相关的事情,于是来到龙山学习黑陶制作。
“与窑变甚多的红陶不同,黑陶的窑变很少,可以说保持了其原汁原味的感觉。”马亮说,在他看来要在黑陶作品上求变化,更多时候需要在雕刻工艺和制作体量上有突破。
他刚来时试图将自己制作红陶的技法用在黑陶上,但有些并不成功。制作一件陶瓷工艺品是需要很多耐心,“有的时候,作品雕了一半就会出现裂纹;有时候还没放进窑里,作品就已经塌了;有时候火候掌握得不够好,烧制出来的作品与最初的想象相去甚远……只有在一遍又一遍的重复中,才能烧制出一件令人满意的作品。”马亮说。
不过马亮一直认为,红陶和黑陶的结合是完全有可能的。红陶的细腻、黑陶的本色,如果再能配合上好的创意和娴熟的雕工,必然会出好作品。
迟早会让红陶与黑陶完美结合
马亮坦言,他并不会在龙山呆很久,毕竟他需要回到现实,通过劳动养活自己,才能够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走更远。“小马能够来到龙山,对于我而言也是学习的机会,我一直从事黑陶制作,对于红陶的了解并不多,他给我带来了很多新思路。”龙山黑陶制作大师刘德功说,他改建自己的工作室,与各院校开展实践合作活动,也是为了能够吸引更多年轻人来龙山,为龙山黑陶注入更多活力,为自己打开思路。
或许工作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马亮都不能再与泥土打交道,不能再与陶窑有交集,但他心里有一个关于黑陶与红陶的梦。“早晚有一天,我会自己去实现,让黑陶和红陶可以完美融合。”马亮说。
新闻推荐
时报综合消息 3月30日,临沂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市会议中心大会议厅隆重召开。下午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表决通过了市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总监票人、监票人名单。经过记票,补选陈...
临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