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创刊以来,多次在重要版面刊登读者来信,倾听来自农民朋友“最真实的声音”,表达他们的合理诉求。
2005年4月,泗县泗城镇三王村干部陶家安给本报来信,信中直言当前“农民最想干的事是修路”,本报在头版头条刊发了他的来信,表达了农民的心愿,并组织记者跟踪采访,对当时尚在试点推进的“村村通”工程政策进行详细解读,推出《村村通油路,省里咋补助》,与来信同时刊发,把政策原原本本交给群众。
2008年,霍邱县一位村干部来信呼吁,“要堵住小麦补贴中一些漏洞”。来信发出后,省有关部门组织人员赴霍邱县深入调查,追根溯源,及时堵住补贴漏洞。
本报2010年在头版头条刊登了读者王洪的来信《防汛靠“5060人员”让人忧》,信中真实反映了当前农村防洪面临的新尴尬,并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今年,本报新闻版面又增设了《编读往来》等新栏目,将一如既往地关注读者的心声。让我们一起努力,圆梦明天!
本报记者 王逸群
◆2011年2月15日
新闻推荐
今年早稻育秧,霍邱县宋店乡的农民省心了:全乡3万多亩水田,46岁的王厚云一个人包了。一个人怎么能为3万多亩水田下种呢?原来,王厚云买了一台搅拌机,在屋里装上了5条播种流水线,“‘天禾\’委托我育50...
霍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霍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