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真贫扶真贫真扶贫、真办法实举措硬功夫”这是金寨县油坊店乡龚冲村搬迁户刘发耀在乔迁新居时,贴上的一幅自编的对联。
“拔穷根”必须先“挪穷窝”。去年以来,金寨县实行资源整合、政策叠加、统筹调度,已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310处、搬迁群众 9426户、35192人,在一年时间里完成了省里下达的三年搬迁任务。
讲透政策精准搬迁
金寨县地处大别山腹地,千米以上高山101座,“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上世纪50年代修建梅山、响洪甸两大水库实施大规模的移民搬迁,致使全县多数贫困户分散居住在深山、石山、高寒山区等生存环境恶劣的地方。全县58.9万农业人口,其中47.6万人居住在1.64万个自然村庄。住房安全成了贫困户脱贫的首要需求。
2016年初,易地扶贫搬迁刚刚启动时,大多数群众都有“恋土”情节,还有部分贫困户对政策是否能够全部落实到位存在疑惑。针对这些情况,该县采取“动员大会”、“干部进村入户宣讲”、“发放明白纸”等多种方式进行政策宣讲,重点解读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住房建设面积控制标准、资金补助标准等相关规定要求,广泛宣传易地扶贫搬迁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群众对易地扶贫搬迁的认同感、参与感,最终实现了“愿搬则搬、应搬尽搬、一户不漏”,并按照“户申请、组评议、村票决和公示、乡(镇)审核和公示、县级审批和公告”的程序,精准确定搬迁人口和安置方向,签订搬迁协议。
政府主导群众主体
为打消群众盖不起房的疑虑,该县用足用活各项政策和措施,最大限度地让利给群众,使每个贫困户都不用自筹资金就能建起新房。在每个贫困人口享受2万元易地扶贫搬迁补助的基础上,叠加县内水库移民避险解困搬迁、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等相关政策,对自愿拆除住宅或腾退宅基地的群众,给予相应的拆除房屋、退出宅基地补偿及腾退奖励。
对既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又是水库移民人口的,叠加享受水库移民搬迁直补政策。南溪镇石寨村观堂组张勇,家庭贫困人口4人 (其中移民人口1人),经测算,宅基地退出补偿119220.82元,该户选择到规划的中心村庄安置,享受易地扶贫搬迁补助80000元,享受水库移民补助 (1人)15000元,合计享受补助214220.82元。
石寨村对易地扶贫安置点采取地基工程政府统建、地上建筑群众自建的方式,该户建房需要费用约12万元,还剩余补助款9万余元。花石乡大湾村贫困户陈泽申,祖孙二人生活。去年他搬迁至大湾安置点,共获宅基地退出、移民搬迁和扶贫搬迁补助合计18.4万元,除去建房成本外,还节余6.4万元。对于少数完全无能力建房的特殊贫困户,该县又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了196套公共安置房,缺口资金由政府统一承担。
该县各个安置点均组建了村民搬迁理事会,搬迁户建房由理事会统一组织、发包和监理,乡镇政府加强监管。统筹考虑资源环境和产业基础,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在全县规划保留的村庄中,选择160个中心村庄、140个自然村庄及10个集镇新建搬迁安置点,设计安置房户型11种,供搬迁群众自选。
对各安置点基础建设实行清单管理,县政府整合资金,予以重点保障。
完善配套培育产业
群众搬迁后如何种菜、养猪?如何上学、就医?这些问题都是群众最关心的事情。该县高度重视搬迁安置点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务服务设施建设,将学校、幼儿园、卫生室、农民文化乐园等公共服务设施,纳入安置点建设规划,加快实施安置点道路提升工程,将原3.5米水泥路面拓宽到5米;投入环保资金4000万元,建设安置点污水处理设施。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和“适当留有余地”的原则,同步规划建设亮化、体育、旅游、商业网点等设施,确保搬迁群众住得放心、住得舒心。同时,为方便群众生活生产,由乡镇政府在安置点周边统一流转部分土地,分配给易地扶贫搬迁户,解决群众种菜、养猪的难题,确保每个搬迁户都有2至3项稳定的增收项目。 (胡遵远)
新闻推荐
本报讯4月19日,台盟中央联络部、台盟中央科教医药交流委员会和台盟安徽总支共同在金寨县开展“两岸医师安徽行”活动。活动邀请了来自台南市医师工会及北京、江西等地的医师20余人参加。参加活动...
金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金寨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