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角号,有的人又称为“角号”,用水牛的角加工而成。
在我国科学未发达时期,通讯设备落后的情况下,就用牛角加工成一种传递讯号的重要工具。它的制作是首先将角的根部锯掉,把角尖锯短,留个口子约一至二厘米,将角的表层粗糙表皮削去,减轻重量,表皮精致美观,在弯角的内径留两个耳子,各钻一个洞眼,用一条绳子穿过洞眼,便于背在身上,这就可以称为一个完整漂亮的牛角号了。据说在太平天国时期,在战场上指挥将士冲锋杀敌时就用牛角号了。现在中国有句俗语,叫做吹响“号角”,据说便由此而来。
牛角号的声音在广西农村来说是一种严肃的讯号,不能随便乱吹,也不是一种娱乐的道具。在发生匪情 、敌情才使用它来传递讯号。解放前笔者亲历过牛角号的吹响。
1939年冬某天晚上,天黑以后,窑埠码头一间杂货店被两名土匪企图抢劫,并向业主开枪射击,店主高喊土匪抢劫,邻居邱金龙老人立即吹响号角,嘟—— — 嘟—— — 嘟—— —发出紧急信号,调动整个村的群众出来捕匪。匪徒听到讯号后,赶紧慌忙逃跑,该店获救,人未伤亡,财物也没有受到损失。
在抗日战争时期,1944年11月,日本鬼子侵入广西柳州,笔者逃难到柳江县百朋区的官塘村,当时为了群众的安全,当地当局组织了民团自卫队,小部分派到离该村 数里远的交通要道山头放哨,防范敌人进村抢劫掠夺。有一天,有十多个鬼子向我们驻地走来,哨所民团发现后,立即吹响牛角,把讯号传到我们所住的地方。住地民团听到前哨发出的号声,也立即吹响牛角号回应,表示已知道前哨传来的讯号。住地后方的武装民团队员马上武装开往前线增援哨所力量,阻击敌人侵犯。在后方的群众也立即疏散上山,鬼子虽然听见这种角号的声音,不懂得用意是什么,晕头转向,赶紧撤退,不敢进村抢劫。
二三十年代,牛角号在广西农村对防匪防敌起过很大的作用,农村不管任何村庄发生匪情,就吹牛角号作为讯号,周围村庄听到这种讯号后,也以牛角号声作为回应,并派武装民团把守要道,拦截土匪,形成联防。每个农村至少有十户八户备有这种牛角号。这种号看起来简单,吹起来并不容易,要懂得用气 、运气。如果不经过培训,一般的人是吹不响的,更不用讲吹出节奏来。在广西沿海的渔民,他们就地取材,用海螺壳代替牛角,作用也是同牛角号一样的。
解放后,随着科学的发展,通讯设备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当前无线移动电话遍地都有,取代了牛角号的作用,牛角号的使命和作用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如今只能放进博物馆了,让后人知道它曾经在民间防匪防敌时起过很大的作用。
新闻推荐
只准拉60吨却拉了90吨 轮胎不堪重压起火事发209国道穿山镇境内
消防队员在灭火○○记者李书厚通讯员刘志强晚报讯4日晚上11点多钟,一辆只准拉60吨却拉了90吨钢卷的大货车,在行驶到209国道柳江县穿山镇境内时,有3个轮胎终因不堪重压,在与路面摩擦时起火燃烧,直至柳...
柳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柳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