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帅君通讯员许朝山“我好像也在受到这样的‘坏能量\’的干扰,怎样才能消除这样的‘坏能量\’呢?”高二学生小娜“五一”放假回家看到晚报的“拒绝家庭坏能量”系列报道,觉得自己就处于这样的“坏能量”当中。她激动地要求父母和自己一起找12355热线志愿者见面做心理咨询。
小娜的父亲是公安干警,母亲是财务管理人员。他们家庭主要的问题是相互之间沟通不顺畅。小娜苦恼地说:我爸爸平时要么不管我,要么就是恶狠狠地管;我妈妈总是一副我最正确的态度,不管她 说什么,我都是不能反驳的。他们这样是造成我现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小娜认为自己存在的问题是管不住自己的情绪,在和父母说话时很容易发火,当然也不会很过分,就像柳州话说的“冲”那种吧。
因为这样,会惹父母更生气,结果更糟糕,所以造成小娜现在基本上就是不说话,等他们教育完了她就回房间。对于小娜的顶嘴或不说话,父母却认为她总是抵触 、不接受长辈的意见。
小娜说,其实父母误会她了,她不说话,其实是不希望父母更加生气,不希望把家庭关系搞得更僵。而恰巧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才造成了家庭中的沟通不顺畅的问题。
了解到小娜一家的情况之后,志愿者启发这一家人认识自己在家庭中的沟通模式:大家虽然都希 望亲子间有良好的沟通,但可能双方并没有真正地用平等的态度进行交流。父母平时可能习惯了用大道理和孩子交流,对孩子要求很多也很细;而小娜则采取了低龄小孩子的应对方式,或者是哭闹发脾气,或者是不说话。可是因为没有把自己的真正想法表达出来,结果反而弄成了父母的误会。这是多么遗憾的一件事呀!父母不能平等对待已经渐渐长大成人的孩子,而孩子没有学会以成人的方式和父母沟通,双方其实都在相互制造着沟通的“坏能量”!通过与志愿者交流后,小娜一家三口都承认了自己在相互沟通中有一定的责任。
父母也表达出了自己的困惑:家长都很想当孩子的朋友,可就是不知道怎样做才能做到这一点?志愿者告诉他们:要当孩子的朋友,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长,了解孩子在各个阶段的心理需要,才能建立起比较合适需要的友谊。其次,就是记得把自己在工作中的身份角色这件“外衣”脱在家门外,回到家里就只是孩子的
父母亲(或配偶的伴侣),而不要像
在工作中那样用严厉和挑剔的态度与家庭成员沟通,这样的气氛才有利于建立平等的关系。第三,就是父母一定要放慢自己表达意见的速度,让小娜有足够的时间去表达她的见解。
而对于孩子小娜,志愿者认为:以后孩子在与父母交流的时候,也要提醒自己要像今天与医生的这种交流方式和父母沟通。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小娜一家三口初步学会了一种新的交流模式:平等的 、充分表达我信息的 、相互倾听的沟通。
新闻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