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菌物学教授,中国菌物学会理事长,长年致力于菌物科学是食用菌工程技术和产业化研究,是我国第一位对黏菌属、科、目级进行系统分类的学者。
李玉院士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863”项目、农业部“948”项目40余项,率先提出食用菌产业是“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中重要的产业环。
□记者邓鹏彬“十二五”期间,柳州市要把食用菌作为优势特殊产业来培育,规划发展目标是1500万平方米,重点建设1000万平方米食用菌基地,规划改善100万平方米食用菌示范区。这一产业规模是否合理呢?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玉昨日实地考察,为柳州市的食用菌产业发展问诊把脉。他在接受晚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柳州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可大力发展这一“朝阳产业”。
李院士用“5个不争”来概括种植食用菌的好处: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不与其他争资源。”广西作为农业大省(区),食用
菌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秸秆、桑枝、桑条等用于发展食用菌的原材料十分丰富,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优势资源。柳州的条件更是得天独厚,除了良好的气候条件外,还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可以建立公司进行食用菌的深加工、精加工,实现工业反哺农业,企业向精深加工转型,小小食用菌就也带来大效益,做出大文章。
近年来,柳州市食用菌发展飞快,食用菌规模从2006年的453万平方米发展到2010年的717万平方米,增长了58.3%,去年的种植规模在广西排名第6位,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品种趋于多样化,主要品种包括蘑菇、平菇、香菇、木耳、金针菇、鸡腿菇、凤尾菇等,其中蘑菇占80%以上。但同时存在技术力量较弱,产品加工水平较低,产品量尤其是优势品种产量亟待提高,资源利用率不高,原料处理不科学等现象。
针对柳州市发展食用菌产业的“短腿”,李院士表示,在技术方面,他可以牵线搭桥,帮忙联系组织一些种植户、技术人员到福建等食用菌产业发展比较好的地方学习,他本人也愿意继续对柳州的食用菌产业发展予以关注和支持,推进柳州食用菌产业加快发展,有了人才的资源,其他的问题可以游刃而解。
想要领跑一个产业发展,不仅要先进的技术,也要有超前的想法,李院士正带领着他的团队开展菌类的药用资源研究,开拓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他建议柳州的种植户因地制宜,利用工业优势,开发一些食用菌保健饮料等精深加工的产品,在市场中抢得先机。
新闻推荐
...
柳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柳州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