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敬意,柳南公安分局逢年过节都会给义务巡逻队的队员们送上慰问 。
核心提示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柳南公安分局顺着这个理念,大力发展群防群治工作,创新社会管理模式。
10年前,在他们的悉心“培育”下,在利民社区组建了一支夕阳红义务巡逻队。年龄最大的77岁,最小的也有58岁,之中有老党员、老干部、老公安、老教师、老医生、老工人、老家属。让人不敢相信的是,就是这支看似“老态龙钟”的巡逻队,管“闲事”一管就是10年,而且越来越焕发活力。到底是什么,让这群老者如此自愿投身这份公益行动呢?昨天,记者走进了这个团队。
□记者肖军通讯员文捷
巡逻不求索取
走进利民社区巡逻队办公室,便看到一块小黑板写着当天的天气预报,外加一条温馨提示:天气炎热,巡逻时注意身体。确实,年纪大了,天气忽冷忽热,容易病上身。10年了,大家年纪与日俱增,是该更为注意才是。
巡逻队的袁一玲说,当年纵然听到很多风言风语,但大家还是坚持了下来。如今风言风语没了,换之是大家看到巡逻队时都会送上一句“辛苦啵”。居民的理解与支持,成了这支队伍保持着经久不衰的动力。
利民社区民警袁磊介绍说,利民小区离柳州火车站和南站汽车客运站不远,往来人员较多,小区20栋楼房住着791户3100多人口,社会治安比较复杂。10年前,居民发现窃贼,一般用石块或木棍砸敲邻里门窗的方式来“通风报信”或求援,常常是弄坏了门窗吓跑了贼。作为管辖该小区的 南站派出所民警,看到居民在这样治安复杂的环境下生活,也深感不安。
于是,2001年8月28日,在市公安局南站派出所社区民警和街道居委会的组织下,38名已退休的治安积极分子踊跃报名参加了义务巡逻队,由李旺秋担仼队长。义务巡逻,这意味着队员们不仅没有一分报酬,除了红袖套、电筒、口哨由派出所配备外,雨衣是自己的,电筒损坏或是电池用完大家还得自掏腰包补上。但他们一个个说,巡逻不求索取,只图社区平安,社区平安也是自家平安。
什么“闲事”都管
居民说:“他们不愧是社区里的安全卫士。”民警说:“他们真是我们的好助手。”一天,小区一楼房4楼的住户下水道出了问题,导致三楼住户天天下“雨”。楼上的住户以是单位的房子要单位修为由不愿自掏腰包,可要等到单位出资修,楼下的“雨”不知要下到什么时候。巡逻队员知道这事后, 发挥轮番作战、磨嘴皮攻势,反复找楼上楼下劝说。一个多月后,问题终于得到解决,看到原本闹得脸红脖子粗的楼上楼下握手言和,队员们也很开心。
离利民小区不远处有一所小学。
为了替警方分担一些警力,一些当天不值班的队员,则在买菜回来后,干脆坐在小学旁边干些摘菜之类的活。
看到一些可疑的不良少年在校外晃悠,或者有拦下学生的行为,他们打电话给社区民警袁磊。好几次,民警根据他们提供的线索,从带回的人员中,有的搜出了管制刀具,有的承认确实是有抢学生的预谋。可能是不法分子也发现了学校周边的这些队员,再也不敢来了。
“你找谁?”是巡逻队员的“口头禅”,每每在小区里看到陌生的面孔,他们都会脱口而问。这一问,经常将做贼心虚的不法分子给赶走。前两天,巡逻队员在4栋楼下发现一名陌生面孔,被他们这样一问,男子灰溜溜走了。事后楼上一住户发现,家门有被撬痕迹。据估计,楼下溜走的男子是放风的,看到被人注意上了,便通知楼上正在下手的同伙赶快逃。虽然没有抓到这两贼,至少住户没有遭受损失。
为此,利民小区被评为柳南区十大品牌社区,成为柳南区群防群治搞好社会治安管理的一面旗帜。柳南公安分局为此还给义务巡逻队颁发了写有“利民社区‘平安志愿者 ’模范巡逻队”荣誉匾,还为每位巡逻队员及曾参加过巡逻队已故7名队员的家属颁发了“荣誉卫士”证书。
义务巡逻换来了安全感
这支义务巡逻队组建以来,为了更好地发挥作用,社区民警经常和队员们碰头了解治安动态,且固定每半个月开一次治安情况通报会,并指导老人们向居民宣传安全防范常识、发布预警信息。
10年来,他们无间断地义务巡逻,邻里守望,排查隐患,调解纠纷,及时给派出所民警提供可疑线索,协助派出所搞好治安巡逻防范工作,不仅弥补了警力不足造成的空当,也大大提高了居民自我防范和治安联防意识,群众的安全感得到很大的提高。
据统计,从2001年建队至今,这支义务巡逻队为居民消除各种事故隐患20个,避免财产损失18次,协助调处各类纠纷54起,帮教有问题青少年8名,做好人好事386件(次),协助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11人,向警方提供重要线索35条,协助警方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6起,小区连续10年发案率降低,且一直未发生重大恶性案件。
来自巡逻队里的感动
在巡逻队办公室里,记者翻看了摆放整整齐齐的32本巡逻工作日记,其记录着巡逻队员们10年来每天的巡逻工作情况和好人好事。
队员石顺兰(女,66岁)做了胃切除手术出院不到一个月就要求参加巡逻,大家劝她注意休息保养好身体,她说:“在家闲着难受,每天巡逻走走对身体还好些。”队员黄秀云(女,77岁)生病不能参加巡逻了,但心系小区,每当见到队友就问,小区治安怎么样,案子不多吧?还有挨偷东西的没有。
队员石大姐(女,66岁)身体有病,在南宁工作的儿子要接她去南宁度晚年,但她舍不得离开巡逻队。为让儿子放心,她叫社区民警为她照上一张巡逻时的照片,寄给儿子……在这支巡逻队里,年已古稀的铁路局退休老干部袁志亮和老伴郭萍芝是第一批参加巡逻队的元老,为了搞好巡逻工作,连自己的女婿韦佩光 、女儿袁一玲也“倒贴”了进来—— —3年前,80多岁的袁志亮和郭萍芝夫妇因为身体的原因不能再坚持巡逻,两老寻思着不能让队伍缺少人手,就动员自己刚退休的女婿韦佩光顶上。韦佩光于2004年又因患重病不能参加巡逻了,袁一玲又接过丈夫义务巡逻棒。
这一家四口相继参加义务巡逻队的事迹在利民小区传为佳话。
值得向他们学习
柳南区副区长 、柳南公安分局局长唐作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地说,义务巡逻,没有一分报酬,这群白发苍苍的老人们仍旧那么热心,十年如一日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热心公益 、服务社会 、热爱家园 、持之以恒 、讲正气 、团结互助,一直坚持至今。
一些老同志身体不好,仍然坚持参加义务巡逻队工作,这种精神让人深受感动,也影响了一代年轻人,为后辈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这是一个很好的榜样,值得学习。
2009年,柳南公安分局领导组织民警和巡防队员来到夕阳红义务巡逻队,听取义务巡逻队员现身说法,学习这些老人为了小区平安,十年如一日义务巡逻的无私奉献精神。同时,分局还将夕阳红义务巡逻队的办公室确定为民警思想道德教育基地,民警和巡防队员将分批到此开展思想教育活动,这在柳州公安机关是一件新鲜事。
采访中,义务巡逻队队员告诉记者,这些年来,义务巡逻队得到群众信任,得到柳南警方的大力支持,队员们信心更足,他们会把义务巡逻这个行为一直坚持下去,而且还要发展更多的积极分子加入,把小区保护得更平安更和谐。
新闻推荐
...
柳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柳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