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膏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介绍早期的牙膏生产设备。核心提示
在柳州,有一家企业,用一种中药草本植物做原料,围绕它进行科研、开发,进而延伸到其他行业,如今企业走过30多年的历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它就是柳州两面针股份有限公司。在位于东环大道北端的柳州牙膏博物馆,可见证企业发展的历程和每个关键的节点,无论是一台台老式的旧设备,或是现代化的生产线,或是企业的辉煌业绩,在牙膏博物馆总可觅其踪迹。
○○记者赖柳生赵伟翔
老设备展示厅
冬日里,披着柔和的阳光,记者踏进位于东环大道北端的两面针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区内的柳州牙膏博物馆,探询该馆的活宝和传奇经历。
牙膏博物馆分老设备展示厅、创业厅、荣誉厅、产品厅、文化长廊、科技长廊、质量长廊等部分。
在厂区一楼的牙膏博物馆老设备展示厅,几台从江苏扬州运回的早期牙膏生产设备,排列在展厅内。这是今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当天,牙膏博物馆馆藏设备的展示。
4月份,为筹备牙膏博物馆,两面针公司派员到江苏扬州牙膏基地,将原来公司运到该地的捻帽机、三色机、底色机、退火炉、螺纹机、冲床设备运回来,作为博物馆的展陈展品。
这些设备都是上世纪70至80年代生产的,是早期牙膏生产的设备。以上设备将铝材拉伸成灌装牙膏的软管,从上色到旋盖等,经过这样的整个工序流程,牙膏的软管装置就算完成了。
后来,随着技术的提升和使用材料的更替,不再使用铝管做牙膏软管,而改为复合管,这些设备就停用了。
创业厅
参观了牙膏博物馆的老设备展厅,接着进入一楼的创业厅。这里记述着两面针公司发展的历程:柳州两面针股份有限公司”,起源于1941年成立的亚洲枧厂等5家小型私营肥皂厂,1956年通过公私合营成立“柳州肥皂厂”。
1963年肥皂厂更名为“柳州市日用化工厂”,1978年其牙膏车间分离,单独组建“柳州市牙膏厂”,并在白沙征地兴建,1980年新厂建成,1994年改制为股份公司,2004年挂牌上市。
在创业厅里,也展示着三台机器,是两面针公司建厂初期时生产牙膏所使用的设备。在这里,从机器的作用,可看出牙膏生产的三个步骤:搅拌、碾磨和灌包装。搅拌机,机器将牙膏生产所需的原材料搅拌均匀;碾磨机,机器将搅拌均匀的原材料进行细腻碾磨;灌包装机,将已经生产好的牙膏膏体灌入牙膏管,并进行包装。
荣誉厅和产品厅
牙膏博物馆荣誉厅里,展示着两面针公司历年来获得的各种荣誉,公司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两面针”品牌享誉全国,在海外也有一定的知名度,两面针公司拥有着许多“第一”和“唯一”
的荣誉。“五一劳动奖状”中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全国畅销国产商品金桥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琳琅满目的牌匾显示了两面针公司在企业经营中取得的辉煌;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这块牌匾,是由当时的国家人事部和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颁发给两面针公司的,是中国牙膏行业内唯一拥有这块牌匾的企业。
牙膏博物馆产品厅展示的是两面针公司所生产出的各种产品,包括两面针中药系列牙膏、植物药品、妇女卫生用品、洗涤用品、酒店用品等多元系列,产品的多元化带动了产业的多元化。这里还特地展示了“入地金牛”两面针学名)的药材样品,以及采集的两面针植物标本。
科技长廊等展厅
科技长廊是从二楼走道上可参观牙膏的整个生产过程,包括送料、制膏、灌包装、成品待检等均一览无余。质量长廊在是三楼的质检、分析室等科室组合,主要对产品进行分析检测,确保产品质量。
文化长廊则是在一楼长长的走道两边墙上,悬挂着公司生产经营、科技攻关、文化生活等内容丰富的照片,效果直观。牙膏博物馆的兼职讲解员小何告诉记者,自“5·18”开馆以来,该博物馆已接待了3000多名中小学生前来参观以及外地来柳考察的各界人士。
参观地址:东环大道282号两面针厂区预约电话:2068085
新闻推荐
第三届广西风驰“天诚杯”气排球联赛战报—— 两场厮杀赛结局都一致
...
柳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柳州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