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报记者陈小燕
在柳州市柳南区福鑫社区,有一位79岁的热心老人熊金秀。去年年底至今,她先后把两笔各1000元的现金捐给了柳州市社会福利院。不认识她的人,看到此可能只是赞叹一声;认识她的人,这赞叹定会更重几分。因为老人的生活清贫,家里还有一个重度残疾的儿子。让大家伙津津乐道的,不只是老人的善举,还有她和对门邻居10来年的守望相助。那种“你有我家钥匙,我有你家钥匙”的信任,羡煞很多人。
两次捐钱给福利院
去年,熊金秀参加柳南区第二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获得了提名奖。颁奖那天,老人身体不舒服,福鑫社区工作人员代她领取了1000元奖金,回来后把钱送到了她家。
“她不要这笔钱,非要我们帮找福利院给捐出去。”福鑫社区工作人员孙莉莉说。熊金秀每个月只有1000多元的养老金,她有冠心病,家里还有一个重度残疾的儿子,日子过得清贫,社区工作人员就想劝她把钱留下,以备不时之需。所以,当时社区工作人员就把钱硬塞到了她手里。
那之后,几乎每一个星期,老人不是打电话就是跑到社区办公室,问工作人员帮联系好福利院没有。工作人员想了个缓兵之计,就跟老人说福利院很忙,没时间派人过来拿钱。就这样推脱了不下十次。
春节前的一天,老人又跑来办公室,把钱直接放在了办公桌上,要社区帮保管。名为保管,实为催促社区快点联系福利院。看到老人如此热忱,社区工作人员只好与福利院沟通,对方派人上门接收了这1000元善款。
原以为事情已告一段落,不曾想,不久之后,老人又要捐款了。
当时也是春节前,柳南区有关部门上门慰问困难家庭,给老人送来1000元慰问金。老人当即就要把钱塞给社区工作人员,请他们帮捐给福利院。大伙谁都没接,希望她把钱留下来,置办点年货,过个好年。
春节后上班第二天,熊金秀出现在了社区办公室。大伙知道,她又来让社区联系福利院了。因为节后工作忙碌,经过多次沟通,社区和福利院把捐款定在了19日。
昨日上午,社区和福利院的工作人员走进了老人的家。“阿婆,福利院老人多,一天哄一个,今天刚好哄完。”福利院工作人员的一句话,逗得老人直乐。她说:“你们照顾好老人,我心里舒服。我也老了。”她还说,在福利院生活的老人,有的痴呆,有的残疾,都很可怜,可以帮一点是一点。
看着这笔钱捐出去了,老人总算松了一口气。
亲如一家的好邻居
聊天中,记者和福利院工作人员知道了更多关于熊金秀老人的事,她和邻居的关系好得让人羡慕。
老人一家是2001年底搬到民鑫小区的。对门的周女士一家比她早搬进来约半年。“当时我老头子还在,我们两个老的,还有一个残疾的儿子,一个小孙女,老的老、残的残、小的小,她(指周女士)主动过来跟我们打招呼。”熊金秀回忆说。这一举动,让她觉得周女士心地好,不嫌弃他们。慢慢地,两家人熟络起来了。“相处久了,就知道(对方)是什么样的人。”老人说,因为彼此信任,两家人还交换了钥匙。
熊金秀的心里,一直都记着周女士的好,“她帮我们家做了好多事情”。老人的老伴是2006年去世的。去世前,有一次老伴脑梗病发,熊金秀半夜两三点把他送去医院。当时,周女士也跟着一起到了医院,帮着跑上跑下办手续,一直忙到凌晨四五点才回家。
而在周女士的心里,记的也都是老人的好,“这个奶佬值得好好表扬”。周女士的母亲因重病瘫痪在床,去年过世了。去世前,她的母亲得到过老人不少照顾。白天,周女士和爱人出去打工,若中午不回来,她便会跟老人说一声。于是,老人便会煮好吃的东西,上她家喂母亲吃。
周女士的母亲住院时,无需交代,熊金秀每天中午都会煮好吃的送去医院。“去年8月我住院,她也是这样,中午就送饭到医院。”周女士说。
都说远亲不如近邻。有这样的近邻,真好。
新闻推荐
今报柳州讯(记者廖艳明 通讯员宋涛涛)昨日下午,在柳州市柳江大桥中段,一名男子纵身跳入柳江。在水里挣扎一番后,男子脱下衣服,奋力游到桥墩自救。水上派出所民警接...
柳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柳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