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政的登山装备核心提示
每年5月是珠峰的黄金登顶“窗口”,为了能在这个“窗口”期间成功登上这块心中的圣地,柳州登山健将刘政从去年开始,就进行了充分的资格、训练和物资准备。3月24日下午,出征仪式上,刘政表示:东西都准备好了,26日出发!
○○记者黄志伟
准备充足,但仍然困难重重
海拔5263米的四姑娘山2峰、海拔6168米的雀儿山、海拔7196米的慕士塔格峰、海拔8201米的卓奥友峰……从2011年开始,刘政征服了一座又一座的高山。登山对于他而言,就像是生活中的柴米油盐一样稀松平常,又像是信仰一般神圣庄严。
对于今年要挑战的8844.3米的珠穆朗玛峰而言,过去的这些山峰只能算是攀登道路上的一块块“垫脚石”,而他要准备的东西还有很多。
“对照装备清单,认真查验,出发珠峰装备一样不能少。”3月21日,刘政在朋友圈上发了这样一条微信,并配上一张装备清单和装备实物图。这套登山装备,包括登山靴、高山羽绒服、冲锋衣、冲锋裤、户外羊毛手套、护目镜、抓毛帽、冰爪、上升器、钩环、冰镐、安全绳、羽绒睡袋、防潮垫、保温水壶、氧气瓶、医疗药品、通讯设备等等。“大部分是过去登山用的旧装备,有些是新添置的物件。”刘政说,这一套装备下来,费用将近10万元。
“天窗”短暂,登顶必须一次成功
根据目前的安排,刘政与登山队计划在5月5日至5月20日期间,择日登顶。
为何选在这个时间段,这是很有讲究的。
在近百年的珠峰攀登史中,登山界对北坡传统路线的难点早已形成共识—— —低温严寒并不是最大的威胁,最大的威胁是多变的恶劣天气,尤其是风雪。
刘政说:“在高海拔地区,天气的变化更是难以预测。很多登山队都具备了登顶珠峰的技术和经验,但他们中有的并没有成功,很多都是因为碰上了极端恶劣的天气。”据他介绍,在珠峰8000米以上的区域,季候风非常强劲,一般不适合登山。
只有春秋两季在季候风转向时,高空才会短暂出现风力较小的几天,而这几天就是珠峰的登顶“窗口”。这个时间“窗口”一般出现几天到十天,大部分珠峰登顶都是在这个“窗口”中完成的。而这个“窗口”,一般是在5月中旬出现。
为了能在这个“窗口”出现时成功登顶,刘政和登山队必须制定出严格精心的登山日程安排。“登山队会在4月13日抵达珠峰大本营,4月13日至5月5日在珠峰前进营地拉练,5月5日开始攀登行动。”一旦行动开始,刘政必须从海拔6500米的前进营地出发,抵达海拔7028米的C1营地;之后,要从C1营地抵达海拔7790米的C2营地;第三阶段则要从C2营地抵达海拔8300米的突击营地,最后选择最佳天气,从突击营地出发,完成最后的500米冲顶。整个过程需要在5月5日至20日内完成。
每个阶段都很关键,就拿最后的500多米来说,放在平地上那是小菜一碟,但到了海拔8000米的高山,这段距离堪称“登天”,而且必须在珠峰“关门”前抵达珠峰之顶。
何为珠峰的“关门”时间?“就是中午12时。”刘政解释说:“在珠峰之上,12时以后天气变化会很大,大风大雪也会随之而来,极大地增加攀登的危险性。而且登山者冲顶大都在凌晨2时出发,到中午12时,体能的消耗已非常大,有可能出现体力透支。这时如果还贸然冲顶,很有可能就是上得去,下不来。”如果在中午12点前无法登顶,那么登山者需要撤回突击营地,“那几乎就等同于攀登失败,因为登山者的体能和‘窗口 ’的时间都已经不够了。”不管攀登结果如何,刘政说:“只要条件允许,我会在登山过程中通过晚报,向柳州的家乡父老传递登山的\‘实况 ’,让大家一起分享这份喜悦。(图片为刘政提供)
新闻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