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权业 绘
今天是父亲节,我们常言父爱如山,父亲在家庭中常常扮演着“严父”角色,可能不会像母亲那样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但父亲心中最柔软的部分依然是自己的子女。我们做过的哪些事情会让父亲感动落泪、一辈子难忘?父亲对子女们的最大期待又是什么?父亲节前夕,记者走访龙福社区等几个社区,听几位普通的父亲讲述子女们做过的、曾让他们最感动、最难忘的事情,或许从中可以学习:我们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父亲,我们又需要做哪些事情,来回报父亲的养育之恩。
1 一个电话让他泪流满面
“儿子在电话里跟我说:爸爸我错了,现在很后悔当初没听你的话。听他这么一说,我的眼泪啪啪啪地就流了下来。”对于68岁的吴克功来说,2002年儿子的一个电话,让他这些年来最难忘,因为这个电话,不仅让他感受到儿子的上进心,也改变了儿子的生活轨迹。
吴克功住在桂中菜市附近的教师公寓,退休前是柳州一所学校的老师,对儿子的期望也非常高。“我的父母亲都是老革命,儿子在家族里又是长子长孙,所以一大家子特别希望他好好读书,将来考大学,找份体面的工作。”吴克功说,他对儿子的教育很严格,但儿子读书时非常淘气,不听话,在校时的成绩也不好,结果当年参加高考落榜,只得到南宁一所大专学校读书。
“成绩出来的那天晚上,我躺在沙发上一整夜没睡,一直在掉眼泪,伤心呀。”吴克功说,儿子其实很聪明,是块读书的料,就是贪玩,儿子高考落榜不仅让他们夫妻伤心,也让孩子的爷爷奶奶特别失望。吴克功的儿子毕业后,在南宁找了一份工作。“他跟我们立志:努力工作三至五年,赚钱在南宁买房子,把我们接过去一起住。”吴克功说,当时儿子一个月工资才500元,根本没办法养活自己,还需要家里寄钱交房租、补贴生活费。
“有一天晚上,他打电话给我,说很后悔没有听我的话,没有好好读书,读书少,在社会上很吃亏,现在他想读大学了。”吴克功说,接到这个电话他非常激动,因为儿子终于明白父母当年劝他好好读书的良苦用心。“直到这时,我才感觉到儿子长大了、懂事了,知道为自己的将来着想。”
吴克功的儿子辞掉工作,一心一意在家复习,2003年考取武汉理工大学,毕业后在广州找到一份好工作。“过年过节都会回柳州探望我们,这几年无论是母亲节、父亲节,他都会发短信、打电话给我们,往银行卡里打一些钱。”吴克功说,其实儿子寄钱并不是最重要的,儿子自食其力,孝敬父母,承担起来家庭的责任,这是让他最高兴的。
2 一把剃须刀让他珍藏多年
“她总记得父亲节,每年父亲节都会收到女儿的祝福,只要当天有时间,都要陪着我们夫妻俩喝个早茶,这个女儿很贴心!”今年60岁的陈仲财每次提起自己的女儿,都是竖起大拇指夸。
陈仲财是一名货车司机,开了30年的大货车,夫妻俩只有一个女儿,今年29岁。“有人喜欢儿子,我很喜欢女儿,不是说女儿是父亲的小棉袄嘛。”陈仲财说,从女儿小时候开始,他对女儿都不会提很高的要求,只希望女儿快快乐乐长大,读书,找份稳定的工作养活自己。“女儿很懂事,读书时认认真真读书,放学回家也不出门玩,帮着家里做家务,从来没有让我们操心。”陈仲财说,女儿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对父母特别孝顺,这让夫妻俩很满足。
“至今最难忘的是父亲节收到的一份礼物,现在我都珍藏起来,平时舍不得用。”陈仲财说,女儿参加工作后,把第一个月的工资存起来,父亲节当天,女儿送给他第一份父亲节礼物——一把剃须刀。“刚参加工作工资也不高,她没有为自己添置衣服什么的,花了500多元钱,买了一把高档的电动剃须刀送给我。”陈仲财说,自己从来都是用几十元的剃须刀,哪里舍得花几百元买这么贵的剃须刀,收到女儿的这份父亲节礼物,他特别开心。“当时还觉得有点浪费,太贵了,但说实话,我心里特别高兴。”
陈仲财说,这把剃须刀是女儿的一片心意,平常在家里他都舍不得拿出来用,跟朋友或家人外出旅游时,他才会带在身边,跟朋友聊起剃须刀的来历,他也会特别骄傲。“女儿的孝心,那就是最好的礼物。”陈仲财说。
3 一场重病让他看到父子情深
“躺在病床上半个多月,他在医院守了半个多月,那段时间他瘦了差不多十斤。”今年63岁的刘建林说,在自己心脏病突发躺在医院急救的那段日子,让他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儿子对自己的孝顺。“如果没有家人的鼓励,我可能都活不过来了。”
刘建林夫妻俩有一个儿子,2003年大学毕业后在外地工作。2013年2月,刘建林因一场感冒引发急性心肌梗塞,被送进医院的ICU病房抢救。刘建林的儿子得知消息后,立即从外地赶回柳州。“抢救过来醒来,看见儿子趴在病床边睡着了,医生告诉我,儿子在病床边守了一整夜。”刘建林说,医生嘱咐家属要留在病房守候,老伴身体不是很好,不能熬夜,儿子买了一张行军床,住院的那些日子,天天在病房里睡。
“那些日子天天打吊针,离不开床,上厕所是最大的麻烦,儿子买了便桶,每次方便的时候帮着脱裤子,扶着我在床上方便。”刘建林说,儿子从小没做过这样的“苦活”,平时也很爱卫生。我说找护工来做这些事,他跟我说,请人做哪里有自己家人做得那么用心?
“天天躺在床上,儿子陪在身边聊天,聊他小时候的小事,聊工作。”刘建林说,说实话,这些年两父子真的很少有机会,坐在一起聊这些事情,有时候聊着聊着,儿子的声音变得哽咽。“他反复跑去问医生,知道我这个病很重,也许担心我扛不过来!”
刘建林在医院ICU病房住了16天,病情才逐渐稳定下来。刘建林说,儿子因为休息不好,身体也明显瘦了,他还笑着说正好要减肥。出院后,儿子又反复叮嘱,平常该注意哪些事情,万一出现紧急情况该怎么办。“我感觉儿子真的长大成人了,扛起了这个家庭。”
“走之前,他还特意从网上找了一些资料,哪些东西可以多吃,哪些东西不能吃,然后打印出来,跑到复印店把食谱的单子过塑,挂在家里的墙上。”刘建林说,每次看到墙上挂着的食谱,他就会心里一暖。
4 一件心事总让他牵挂
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几位父亲在谈到最让自己牵挂的事情时,都谈到了儿女的婚事问题,父亲平时似乎对这些“琐事”不在乎,其实他们心里特别关注,总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顺利成家立业。
今年66岁的韦学芳原是红星园艺场的工人,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子女现在都在外地做生意,对两老很孝顺。“父亲节、母亲节这些节日,两个孩子都会记得,打电话问候,给我们寄一些生活费。”韦学芳说,自己手机坏了,儿子会买来新手机送给他,生活各方面对两老都不错。
“女儿已经嫁人有小孩了,儿子今年34岁,还没有成家,这是我最牵挂的事情了。”韦学芳说,儿子经济条件不错,人品也好,但一直没有找到女朋友。今年过年的时候,韦学芳找来媒人,给自己的儿子介绍对象,媒人带着姑娘上门,儿子却看起来有些冷淡。“家里人着急,催着他主动一点,最后这事也没成,让我有些闹心。”
韦学芳带着儿子到婚介所找对象,花了几千元钱,最后也没什么结果。“花这些钱有点心痛,但如果我不急,孩子也不急,那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他能成家了。”韦学芳说,男人有了家,才会收心干事业,希望儿子能够早日成家,这是他现在最大的愿望。
新闻推荐
柳州市区幼儿园昨开始集中招生公办幼儿园井然有序普惠幼儿园渐入民心
今报柳州讯(记者毛秋雁)昨日是柳州市区幼儿园开始集中招生时间,记者走访了部分幼儿园。因为公办幼儿园划定了学区,同时政府加大了普惠幼儿园的扶持力度,记者发现,今年幼儿园招...
柳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柳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