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松为着力缓解就学压力问题,柳州市再出实招。记者15日下午从2015年第13次市政府常务会获悉,柳州市将在市区新建9所中小学。市长肖文荪要求相关部门,抓紧推进项目实施工作,力争明年年底基本建成,早日造福老百姓。(10月16日《柳州晚报》)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新建区域不断增多,外来工的大量涌入,城区原有学校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分布上都会出现跟不上形势的情况,这样会 给群众带来诸多问题。如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可能无法实现就近入学,家长不得不将孩子送进距家较远的学校,或是将孩子送进收费不菲的私立学校,不仅会给家庭带来麻烦,增加负担,也会给城市交通增加很大的压力,同时还会导致一些老学校人满为患,影响正常教学秩序。
对于这一问题,柳州市有关方面给予了高度关注,将新建扩建多所学校。
这样一来,附近家庭的孩子入学将更加轻松方便,同时也能为城市交通和老学校减压,这无疑是为群众办的一 件大好事。但好事要真正落到实处,有关方面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首先,新建学校的规模要适中,如果规模过小,难以满足群众需求,如果规模过大,也会造成公共资源的闲置。
而学校的硬软件设施同样要让群众满意,否则也可能会陷入困境。但并非危言耸听,在一些地方,新建学校因为设置不合理、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等因素缺乏吸引力,家长由于担心孩子得不到良好教育,不愿让孩子在此就读,还是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老学校。新建学校门可罗雀,成了空架子,甚至难 以为继,面临要关门大吉的窘境。而择校风却是愈演愈烈,这样非但不能解决老问题,还会冒出一系列新问题。
因此对于这些可能会出现的种种问题,有关方面要充分考虑,规划更加细致缜密,应充分调查论证,广泛征求民意,新建学校要做到选址合理,规模合适,同时在硬件和师资力量上也要能和老学校媲美,甚至更为优越,成为不折不扣“民心工程”。家长没有择校的必要,乐于把孩子送进新建学校。这样公共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群众也能真正得到实惠。
新闻推荐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太阳村镇兰爱荣夫妇凭着勤劳的双手,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兰爱荣一家(图由受访者提供)核心提示兰爱荣和丈夫黄廷胜,是柳南区太阳村镇百乐村百乐屯的致富带头人。从开荒地种芭蕉,到带头种植甜笋,爱吃“螃蟹”的兰爱荣夫妇凭着勤劳的双手,建起了小楼,并带领村民共...
柳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柳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