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翻越过山巅,跨越过长河。他们,穿行于隧道,摸爬在山谷。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前路越是艰险,便走得越发坚定。
中铁二十五局四公司位于柳州市和平路。今天,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该公司成兰项目部的职工们,这群柳州人,崇尚着“工匠精神”,带着“开明开放、敢为人先,创新创业、自强不息”的“柳州精神”的种子,播种于祖国大好河山每一寸他们流过汗水的土地,展现了柳州人的风采。
成兰项目部驻扎在海拔3000多米青藏高原东缘的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在这里工作常年要忍受低温、高寒等恶劣自然环境。项目部主要以柳州人为主,多年来,他们不仅参与修建了黄织铁路、遂渝铁路等重大建设项目,还攻克过全长6662米的凤凰山隧道与墩高百米的歹阳河大桥等艰难工程。
说起成兰项目部,成兰铁路投资方不禁竖起了大拇指。
成兰铁路的控制性工程松潘隧道属于傍山隧道,全长8048米,地层岩性主要为软质岩,隧道线路走向与岷江断裂带基本一致。受岷江断裂带影响,隧道围岩岩体破碎,多为复理岩,施工难度非常大。自开挖以来,该隧道多次发生软岩大变形,严重影响施工进度。
怎么办?就在这儿认输吗?不行!柳州人的字典里从来就没有“认输”二字,既然困难摆在了面前,再难也要“啃”下去。时任成兰项目部总工程师的冯永刚心中暗暗下定决心。
他连夜成立科技攻关小组,在一次次的彻夜研讨、一次次的细致推敲、一次次的谨慎试验下,硬是总结、摸索出了一整套合理的原隧道初支侵限砼拆除弱爆破施工方案,并率先在成兰铁路施工中采用该工法,成就了一条行业内优秀领先的经验。该工法施行后,不仅保障了掘进速度和作业安全,还累计节约50多万元的成本。
为什么柳州人能够在万难中创新、总结出这样业内领先的经验?冯永刚认为,加强业务培训提升全员水平是关键。多年来,成兰项目部为了解决在地震带上、岩体破碎、高寒地区施工经验不足的问题,一边自我加强业务学习,一边与西南交通大学课题组合作在施工技术上进行大量创新,因而在施工工艺上取得了诸多突破。
除了敬业创新,成兰项目部还将柳州人热情友善的“种子”植入了外国友人的心里。
2015年11月24日傍晚,松潘县成兰项目部驻地的气温接近零摄氏度,项目部职工杨强从实验室出来后发现,不远处有人影闪动。“难道有小偷?”但走近一看,杨强愣住了:眼前居然是一男一女两个外国人。这两人头发凌乱,背着旅行包,嘴唇还在瑟瑟寒风中微微发抖,男的身上似乎还有伤。看见杨强,这对外国男女焦急地比划着手势,希望得到救助。
杨强见状,赶紧将他们领进房间,倒上了热腾腾的开水。在手机翻译软件的帮助下,大家了解到,这两人是从瑞士来中国旅行的一对夫妇,男的叫大卫,女的叫苏珊。7个月前,他们一路旅行了多个欧亚国家,一直来到了松潘县。不幸的是,因为山地陡峭,大卫在骑行中不小心摔倒了,导致手肘与膝盖受伤。
了解情况后,成兰项目部的人们忙开了,有人送来了热腾腾的饺子,有人安排了住宿的房间,有人去开暖气烧热水,有人去给大卫准备疗伤的药物……翌日一早,杨强和另一位同事还陪着大卫和苏珊前往松潘县人民医院查看伤情,并为他们准备好了前往成都的车票及路上所需的物品与干粮。在成兰项目部驻地的最后一个夜晚,考虑到大卫和苏珊的口味习惯,大家还特意给他们准备了烙饼和沙拉。告别时,苏珊双眼泛着泪花一直用不熟练的中文连连说:“谢谢,善良的中国柳州人。”成兰项目部的柳州人不仅善良,在技术攻关上更是不含糊。多年来,成兰项目部先后对“高寒强震浅埋富水全风化炭质千枚岩(板岩)大变形长大隧道综合施工技术研究”“富水全风化炭质板岩斜井进正洞施工技术”“富水全风化炭质板岩大变形段施工及监测技术”等三个方面进行科研立项,终于攻克了变形段施工难题。其中,成兰项目部研发的“软岩大变形隧道初支侵限混凝土铣挖机拆除施工技术”施工工法,还通过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专家组评审,确认该项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新闻推荐
13日,第二届“宏桂香兰花园杯”柳州市篮球邀请赛在柳北区的宏桂香兰花园建筑工地拉开战幕,揭幕战由主场作战的广西宏桂队对阵柳钢体协队,最终广西宏桂队79比71战胜对手,取得...
柳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柳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