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 柳铁一中2016级7班
唐依霖
握笔,循着内心写下一段段文字,创作本身充满奇妙乐趣,是一个写作者所拥有的无可奉告的幸福秘密。但若说到作家,则是个包含着太多字面外意义的字眼。沉溺于这小小幸福的写作者如我,似乎只在翻开一本书时,才会有机会离他们近一点。何其荣幸,柳州市第二期小作家培训班,让我成为柳州市五个“一百”计划中,培养一百个小作家目标中受益的一员。8月25日、26日,我和其他49名小记者一起,与四位文学作品丰硕、颇有文学影响力的作家面对面,真正去认识“作家”和“文学”的意义。
老师们的讲课各具匠心,内容丰富。柳州作协主席徐小雅老师娓娓讲述自己走上文学之路的故事,分享了许多经验,分析多个写作流派,向我们多次强调深入阅读思考的重要性;国家一级作家、柳州市少年文学院院长韦俊海老师指出创作的“看、听、闻、尝、想”五字,佐以大量实例,阐释细致观察与思维联想对创作的主要意义;柳州高中语文老师卢涛则循循善诱,总结出文学之美的特质,引导我们从生活平凡的小事中发现触动人心的美好,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真情动人的窗户;中国作协会员、著名小说家杨仕芳老师则以共续故事的方式激活课堂,引发思考,引领我们从小说家的视角开动想象力,发掘素材。
作家老师们是我们文学路上的启明星,为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文学创作的“干货”,更是新颖独到的文学思想和文学视角。创作不是拿起笔来苦想有什么可写,而是思考挖掘是为了什么而拿起笔。当然,美好的语言固然必要,但一篇真正的文学作品,其美在描摹,更在于抒发,在于对自我与世界的不断探索与深入思考,在于一言之后所注入的真情与洞察;是柴米油盐的烟火气,更是在事件之下折射出的对人生、社会的体验。写的是“我”,也是世界。
写作者只是一个表达者,但作家却有以我之眼记录天地人情的责任,从我动手写文章的那天起,就是个写作者。而小作家,这个作为座右铭的称谓,则需要用未来漫长不辍的观察、思考与书写去践行。
新闻推荐
日报消息(记者张晓军、通讯员华广津)从柳州恒达巴士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飞鹅路东段(飞鹅一路至鱼峰路)需进行半封闭施工,在预计...
柳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柳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