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利本报记者 刘昌灵
自开展健康城市建设工作以来,泸县玉蟾街道紧紧围绕“人人为健康、健康为人人”理念,着力在健康环境、健康生活、健康服务、健康产业上下功夫,积极实施“四力”工程,扎实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工作,努力让广大群众共享健康红利。
营造健康环境增实力
“以前我们吃水,井水碱重,挑水又麻烦,饮水不方便也不安全。现在用上了自来水,再也不用担心了。”谈起生活环境的改善,黄金村四组村民刘兆兰高兴地说。
健康建设,基础先行。玉蟾街道采取“向上使力、向外借力、自加压力”的方式,投入资金8000余万元,积极实施水、电、气、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结合“四好村”建设,开展农村环境治理、改厨改厕工程等,努力营造健康生活环境。
翻开玉蟾街道基础设施建设台账,醒目的数字映入记者眼帘:黄金村85%的村民安装了天然气,整村用上了自来水;白龙塔、龙华、黄金等村实现整村低压台区改造;龙华村实施“社社通”水泥路建设14.2公里,户户通5.5公里,提前实现整村“社社通”和“户户通”……
玉蟾街道还积极开展以“除四害”为重点的病媒生物防治活动,开展孳生地调查及处理,组织发动居民进行大扫除,为健康城市建设筑牢基础。
倡导健康生活显魅力
“请问:预防病疾的有效途径是什么?”“注意饮食卫生……”气氛热烈的健康知识竞答活动今年陆续在玉蟾街道机关和各村(社区)上演。
为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玉蟾街道充分利用标语、LED、宣传栏、宣传资料、文艺汇演等多形式加强宣传教育,同时结合开展的“走进群众、服务群众、引导群众”主题教育活动,广泛引导群众参与到健康城市建设工作中来。今年以来,玉蟾街道已召开院坝会142场、专场文艺汇演3场、健康知识讲座23场……
同时,玉蟾街道利用辖区14个公共文化广场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组织全民健身舞蹈队伍28支,每天引导群众开展全民健身;建设村(社区)文化广场健身路径11条,着力保障广大群众健康生活。
“现在大家的健康生活意识提高后,每天到我们社区文化广场开展体育锻炼人很多,有跳舞的、打羽毛球的、拉单双杠的、跑步的……”清溪社区居民曾友德如数家珍地讲道。
玉蟾街道还积极开展健康家庭评选活动,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各村(社区)群众积极践行健康生活方式,现已评选出健康家庭20户。
优化健康服务添活力
优质的服务是促进健康的重要保证,玉蟾街道扎实做好全民预防保健健康体检工作。
“听到村干部宣传后,我就带着全家人到社区健康体检中心检查身体,没有收一分钱,医生也帮我们检查得很仔细。检查结果都是健康,我们也放心了。”九曲河村村民张淑珍高兴地说。
为提高群众健康体检覆盖率,玉蟾街道精心组织,针对不同群体,采取不同的体检组织方式,不断优化服务方式。如:对65岁以上老年人和因行动不便的困难户,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体检团队进行下乡体检上门服务;对0—6岁儿童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保科进行集中体检;18—64岁的群众到健康管理工作站进行体检。体检时,参检人员实施规范化建档立卡管理。
与此同时,玉蟾街道各村(社区)结合实际,建设健康小屋,为村(居)民提供一些日常保健药品和慢性病测量仪器。
发展健康产业加动力
发展健康产业是开展健康村建设的助推器,是群众致富增收的新路径。玉蟾街道龙华村作出了自己的尝试。
“呱、呱、呱……”走进龙华村利园亿蛙水产养殖场,耳边传来一片蛙声。放眼望去,一二十亩池塘全被网罩隔成一个个小方块,走近一瞧,里面有不少青蛙。
“青蛙的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想到现在大家追求健康、绿色、无公害食品,于是我们就萌生了发展稻蛙产业的念头。”龙华村三组村民陈彬介绍说。稻蛙产业就是在稻田里投放蛙苗,青蛙吃稻田里的害虫,稻田不喷农药不施肥,实现产出的蛙稻米绿色、健康、环保,同时青蛙采用自然养殖和人工喂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养殖,实现种田和养蛙两不误。
据陈彬介绍,每斤青蛙的市场价在25元至32元之间,亩利润为4万元至6万元。目前他养的青蛙供不应求,重庆、内江、泸州等地商家都会上门订购。
稻蛙产业作为一种健康产业,市场前景好,经济收益高。当前,除龙华村之外,玉蟾街道龙朝、玉蟾等村也着手发展稻蛙产业。
新闻推荐
李兵邱丽◎“三打击一整治”专项行动系列报道之六一名有强烈好奇心的初中学生上网查阅“蓝鲸”游戏后,为了树立自己在同学中的威信,以“蓝鲸Game”命名组建QQ群,发展群成员近100人,并发布“蓝鲸...
泸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泸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