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城管执法局在全系统开展“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争创‘四型\’城管”活动,实现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上台阶,涌现出了一批争做服务型、高效型、创新型、廉洁型“四型”城管的先进典型。
■本报记者 朱虹
常学忠,泸州市环境卫生所公厕维修组组长,负责管理全市121座公厕的维护维修,以及256座垃圾库的日常检查工作,说他是这些公厕的“保护神”一点儿都不夸张。
每天早晨,常学忠背着那个沉重的工具箱来到公厕,认真检查厕所门闩、电灯、开关、水管龙头、地板地面是否完好。一旦有破损,无论多晚,他都要当天维修,确保每个厕所正常运行。他说:“因为我是一名党员,要干就好好干。自己管的公厕就要当成自己的家一样来维护。”
1988年,19岁的常学忠接过父亲挑了一辈子大粪的扁担,成了一名环卫工人。刚到环卫所,他被分到粪船上当清运工。上世纪80年代的泸州,粪便清运全靠环卫工人起早贪黑从粪池一肩一肩挑到船上,再进行转运。1990年,领导问他,是否愿意当一名公厕维修工,告诉他公厕维修是一项繁琐而复杂的工作,泥工、木工、水电工等技术都得精通。常学忠接过领导交给的工具箱,说:“我愿意。一定好好干!”
由于人手不够,常学忠只能在工作中边学边干,尽快熟悉各门维修技术。他把自家的门窗、插销、电器等拆了装、装了拆。他半夜三更跑到公厕里,看书学习电路知识,动手拆插座、拆灯具,不断积累维修经验。
随着“星级公厕”的打造,公厕老式水龙头逐渐更换为感应式水龙头。由于没人懂感应式水龙头的维修技术,一些破损的感应水龙头被丢弃。常学忠觉得丢弃了太浪费,整整琢磨了3天,反复请教和实践,破解了维修感应式水龙头的难题。他主动包干维修73座“星级公厕”的感应式水龙头,每年为单位节约水龙头购置费和维修费上万元。
2005年,正值泸州市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关键时期,市上要求3个月完成15座公厕的升级改造。为了赶工期,常学忠带着工友们连续吃了3个月的盒饭,“白+黑”、“5+2”地干,3个月下来,整整瘦了15斤,腰痛得都直不起来了。领导和同事纷纷劝他入院治疗,可他说:“验收没过,哪敢进医院呀!”当改造后的公厕崭新亮相,看着市民们走进清新的公厕发出一片赞叹声时,常学忠感到欣慰。那一年,大山坪公厕在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检查验收中,获得除厦门以外的第二个满分。也是在这一年,常学忠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夏季,特别是在主汛期,为保证公共厕所安全正常运行,及时排除积水、渗漏和应急抢险工作,维修班对公厕的全面巡查和及时抢修次数增加,基本没有休息日,并保持24小时备战。2012年7月22日,全市接到洪峰预警,洪峰将以19.26米的高度经过泸州,这意味着沿江一带的15座公厕将全部被洪水淹没。接到指令后,常学忠迅速带领工作人员从沿江一带进行排查,紧急拆除转移沿江公厕的空调、烘干机等设施设备,直到深夜1点才忙完,挽回经济损失20余万元。洪峰过后,常学忠又带领维修班,只用了5天时间,完成了15座公厕的清淤工作,比市上要求的时间提前了2天,保证了灾后公厕的正常运行。
新闻推荐
■夏华丽摄影报道近日,龙马潭区双加镇开展场镇车辆乱停乱放集中整治专项行动,规范乱停车辆40余辆。据悉,今年来双加镇着力攻克乱停乱放这个老大难问题。镇党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确定了“一划、二巡、...
泸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泸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