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小市街道上大街社区五峰山(小地名)居民游子琼家的旧厨房,进门的左侧,一米高的柴火灶头和墙壁被熏得黑黢黢,灶头上也铺满了灰尘。“以前我就在这间厨房做饭。”游子琼告诉记者,现在厨房已经用作牛棚养奶牛。
今年8月底,游子琼告别了柴火灶,将厨房搬进了旁边的屋子,用上了干净方便的电磁炉,“厨房变得干净卫生,电磁炉做饭也很快。”临近傍晚,游子琼在新厨房里倒腾着喂牛的米羹。
在五峰山,像游子琼这样曾经用柴火或蜂窝煤做饭的住户有12户,多为留守老人住户。由于收入低,大家并不想使用煤气或者用电。为此,上大街社区工作人员多次上门做思想工作,一些住户的住房存在用电安全隐患,社区便补贴资金帮助其整改老旧线路。如今,12户住户都用上了电磁炉或煤气罐,告别了烧柴火、蜂窝煤做饭的日子。
公式精准摸排,消除安全隐患
据小市街道摸排统计,街道共有86户商户和极少数居民户还存在烧柴或者烧蜂窝煤的情况,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还对空气造成一定的污染。
为了改善他们的生活,街道工作人员反复上门做思想工作,并联合消防部门、电力公司、天然气公司进行排查,按照居民自主自愿的原则进行整改,为愿意安装天然气的住户安装天然气,对改为用电的住户进行电线检修整改。
街道70多岁老人刘某的儿女在外买房安家,刘某老两口不愿和儿女一起住。平时,老两口嫌用电成本高,也嫌使用煤气罐麻烦,就捡一些别人废弃的木材堆放在家里烧柴做饭,老两口认为“烧柴没影响别人,不关事。”街道工作人员多次上门宣传,并教会两位老人如何使用电磁炉等。最终,老两口改用电做饭。
公式净化油烟,消除多年困扰
11月12日傍晚,在上大街社区双井沟巷41号、51号楼,一些居民开始做晚饭。两栋楼新安装的防盗窗上安放着油烟净化器,通过油烟净化器处理后几乎看不到油烟。“这两栋楼属于老楼,以前居民做饭时油烟直接通过窗户往外排放,一到做饭高峰期,两栋楼的油烟较重。”社区城管中队工作人员郑修卫说。
为解决两栋楼居民长期受油烟困扰的问题,社区花了不少心思。社区工作人员王旭介绍,为让每一户住户都装上抽油烟机和油烟净化器,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做宣传。一些住户没有在家,社区工作人员就利用早中晚的空闲时间去宣传。一楼居民冯儒群对社区工作很支持:“只要从楼栋单元出入的居民,我都会向他们宣传社区的通知。”
为确保每一户住户都能顺利安装上抽油烟机,社区还邀请安装公司前往设计方案。反复跑、多次跑,不少住户和社区工作人员成了老熟人。最终,两栋楼的55户居民都安装了新的抽油烟机,并加装了防盗窗和油烟净化器,两栋楼的油烟问题得到解决。
■邹俊 本报记者 李界
11月12日下午,走进位于龙马潭区小市街道的兆和学校食堂,几位厨师正忙着准备学生的晚餐。记者看到,厨师炒菜产生的油烟很快被3台抽油烟机吸走,经过两台油烟净化器处理后再排出。学校食堂厨师周远明告诉记者:“9月,食堂新增了一台抽油烟机和油烟净化器,现在油烟减少了,工作环境更舒心了。
小市街道作为泸州的老城区,一些居民还存在烧煤、烧柴的情况。对此,街道号召居民改用天然气、煤气或者用电,在油烟污染严重的区域加装油烟净化器,持续改善空气环境质量,打好蓝天保卫战。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曾念)11月19日,记者从市应急管理局了解到,泸州市将在本月底前,对涉及化工生产项目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进行全面排查...
泸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泸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